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焕发生机活力
作者:高轶鹏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0-07-20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高轶鹏)7月19日从高新区获悉,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会日前在郑州召开,高新区与会代表以《向改革要动力 以改革增活力》为题作典型发言,系统介绍了该区以“扩围、放权、搞活”为主线的改革经验。

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新区承担的经济发展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下,体制机制等矛盾十分突出。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高新区的改革确定为全市重点推进的四项改革之一,并于同年10月正式启动体制机制改革。

高新区紧紧围绕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着重从四个方面推动改革创新:

全面充分授权,推动职能重塑,完善权责体系。市政府出台《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赋予高新区市、区两级经济、行政、社会权限3021项,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必放,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升行政效率。高新区不出区就能办理所有审批事项,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推进一区多园,实现柔性扩区,扩大辐射范围。市政府出台《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以高新区为主体,统筹全市创新资源,让更多企业享受国家级高新区待遇和政策,形成纵向联动发展、横向辐射带动、相互协调配合的发展格局,突破发展空间和体制瓶颈,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改革组织架构,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将原来22个内设机构拆分、重组为10个,形成了“两类三层四板块”的格局。高新区突出“小政府,大服务”,形成“管委会+园区、+镇(街道)、+公司、+平台”的运转体系,精简机关人员,充实一线力量,更加贴近企业,更加深入群众,充分优化营商环境。

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绩效考核,激发干事活力。从党工委书记到一般工作人员,不论行政级别和编制类别,全员实行聘任制。局长、副局长等管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综合运用笔试、面试、考核、考察环节,把个人学历、任职经历、获得奖励、上中下级评价等一贯表现赋值量化,客观、全面评价干部;通过调整一批、交流一批、聘任一批,优化结构、吸引人才、激发活力;实行KPI绩效考核,坚持正向激励,倡导为贡献付薪、为业绩付薪、为岗位付薪,打破“平均主义”。

新体制机制运行一年多来,高新区由2017年的全国排名第118位升至2019年的第98位,进入全国百强。2019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入孵企业、专利申报量与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60%、168%、140%、290%、293%,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综合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获批国家发改委河南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河南省智能制造示范园区(试点),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百佳县(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