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核桃园王氏宗祠: 一个元代“精神贵族”的五百年印记
作者:吕占伟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16-11-28 浏览次数: 浏览



王氏宗祠正门


磐公冢


万母殿(右起第一间)外景

嵌在万母殿西墙处的王氏石谱碑


在鲁山,说起露峰山,无人不晓。露峰山拔地而起,孤峰独秀,相对高度232米,主峰海拔349米,被古人赞为“鲁山独秀”。露峰山山体形态似凤凰单展翅,山内更是气象迭出。宋朝诗人梅尧臣曾赋诗《鲁山山行》曰: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就在这露峰山西南隅,长眠着一位人格伟岸的鲁山人。他身为汉人,却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为官;诗书立身,却有武略;刚正不阿,斩杀过皇亲国戚,治过蝗灾,年近九旬为史书作序……这一切“毫无违和感”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元代著名政治家王磐。

核桃园村 因“孩(儿)逃元族”得名

从鲁山县城到辛集乡核桃园村大约5公里的路程。11月24日上午,雪后初晴,记者一行从鲁山县城出发,一路通衢,下了公路,过了牛栏桥,朝东北向放眼望去,露峰山脊清晰可见,绵延不断,大浪河和沙澧河又将核桃园村三面环绕,面山环水之余,密密匝匝的葡萄园在村前村后随处可见,将这个山乡小村点缀得野趣盎然。王磐及其后代的祖茔就身处在这村后的一片葡萄园中。

“核桃园村咋没见到核桃树?村名因何而来?”对于记者心头的疑惑,随行的王磐第三十一世孙王明新解释说,“核桃园”是取“孩(儿)逃元”之谐音,根据《元史》和王氏族谱相关记载,王磐年幼时为逃避金兵之乱而迁居此地,族人自元代逐渐兴盛,形成稳定的村落,王磐的子孙为纪念先祖繁衍之德,曾在村内广植核桃树,“核桃园村”渐渐得名,因此鲁山辛集乡核桃园村王氏又称“孩(儿)逃元族王氏”。随着年月的流逝,核桃树渐为稀少。

64岁的王安民是核桃园王氏的二族长,据其回忆,在他年幼时,村子东北角还有几棵核桃树,直径约有一尺,“比线杆粗”,还结有核桃。现在核桃园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年亩产值达一两万元。

王明新说,王磐的墓正计划整修,加之近日又连逢雨雪天气,泥泞湿滑,王氏祖茔地里一时难以下脚,建议去村里的王氏宗祠参观,记录王氏族系的王氏石谱碑即存放于此。

进村随便一问,10个人当中就有9个王氏后人。无论男女,不分老壮,提起王磐,敬仰和自豪就“写”在了脸上。

王氏宗祠 五百年香火与硝烟

王氏宗祠位于核桃园村中心东西大路路南。宗祠面积约两亩,铁大门朝南开,门楼高约4米,顶部覆有彩色琉璃瓦,气势庄严。门楣位置悬有一方黑色青石,上镌“王氏宗祠”四个大字。祠联铭曰:“磐祖开天太原明公居鲁地,斗转星移孩逃元族颂长春。”

进了宗祠大门,正门口附近有一口井,名曰“磐公井”,现被几块大石头所覆。62岁的王氏族人王建西说,这口井年代很老了,井口是圆形,直径约2米,井深20米,他还下去淘过井,“我那时候在生产队,排队在这儿挑过水,井水可甜了。全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另据一位王氏族人说,井口原有辘轳,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家家用上自来水后,井被封,辘轳也被撤掉暂存于一村民家中。

“这口井还灵验着呐!”王建西说,天一旱,村人常到井前祈雨。更奇的是,他每次淘过井后,天就会下雨。

“磐公井”再向前10米处就是万母殿,万母殿两侧各有一座偏殿,西侧是谱圣祠,东侧是磐公殿。万母殿内供奉有王磐正室和侧室之像,殿内香火缭绕。据看殿的王氏族人讲,多年来,前来拜谒“老母祖奶”(王磐正室)的人络绎不绝,都是求子的,“很灵验”,香火不断。

万母殿内西墙处与供案齐高处嵌着一块石碑,碑刻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记录了王磐第21世孙王慎行的四门十房,此碑是鲁山县迄今发现保存最完好、年代最早、刻家谱世系完整的石谱碑,虽因年深日久,一些字迹已漫漶不清,但族谱世系仍历历可见。王明新说,正是此碑和王氏祖茔碑、老谱家传等遗迹遗存,证实了鲁山县辛集乡核桃园村王氏乃“金正大四年进士王磐公(王磐)”的后裔。

记者注意到,万母殿东侧地上斜倚着一块黑色石板,上刻有“祖磐公讳文炳像”。王明新说,这个是王氏族人新刻的王磐供像,目前磐公殿和谱圣祠尚处于整修期间,待整修完毕会逐渐丰富和完善里面的内容。

在万母殿门口外墙角处,卧着一块石碑,上刻“后土之神位”,碑右刻着“癸山丁向”,碑左刻有“民国七年四月上浣立”。碑头为圆形,经现场测量,碑高1米(连基座在内),宽36厘米,厚13厘米。王明新解释说,“浣”即是“旬”,这块碑是王氏祖茔后土碑,民国七年立于祖茔地,上个世纪60年代曾被人拉走垫桥用,2009年夏又被王氏族人从地下挖出,置于宗祠院内。

走至殿外,看向房顶,见到弧度优美的飞檐和姿态各异的脊兽,其中有鸟雀,有虫鱼,还有走兽,与彩色的琉璃瓦相互映衬,在淡蓝色的天空下,似乎在诉说着王氏宗祠悠久的历史。

王氏宗祠的历史究竟有多长?王明新说,宗祠历经明清民国至今,由王磐十八世孙王进儒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修建,十九世孙两广按察使王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扩建,历史近500年,久经风雨,其间多次毁于兵燹之乱。

原宗祠内的万母殿北屋主房5间,被捻军烧毁两间;1941年日军轰炸鲁山县城时,被炮弹炸毁一间;文革时期拉毁老母祖奶神像。现在老母祖奶像为1980年后在原宗祠基础上修复的。宗祠内现存的迁鲁始祖王磐石刻像、鲁山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且保存最完好的王氏石谱碑以及“土地庙石碑”、王氏祖茔后土碑等文物古迹,已被列入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

雄韬伟略 历史长河留清名

核桃园村因“孩(儿)逃元族王氏”(鲁山县辛集乡核桃园村王氏)而成,这支王氏所供奉的始祖王磐在历史上究竟留下了哪些印记?

据《元史》记载,王磐(1202—1293),字文炳,为元代著名政治家,祖籍广平永年,1214年,其祖避金人乱迁鲁山。王磐幼时因家贫,每日只做饭一小锅,划为早晚两餐。王磐20岁的时候,到郾城跟随著名学者麻九畴求学。他刻苦攻读,26岁中进士,授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一带)录事判官。然而,王磐没有去任职,而是更加发愤读书,致力于研究经史。

元军攻入河南,王磐避难于淮襄。南宋荆湖制置司久闻王磐大名,聘他为议事官。公元1236年,襄阳兵变,王磐北归回到洛西,逢杨惟中招募儒士,王磐投其门下,寓居河内(今属河南黄河北一带)。此后,元军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总管严实兴办学校,招揽人才,聘王磐为师,拜在其门下的学生数百人。王磐遂置田宅,题其室为“鹿奄”,取意安宿至老的意思。后入京城,世祖召拜为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王磐嗜书如命,一生中几乎大半辈子埋头在书中。读书使王磐养成了对喜怒十分超脱的心态,这也许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磐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先后斩杀皇亲国戚忙兀得和不法商人赵清,智斗当朝权奸阿合马,在朝中还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愿。

王磐被召进翰林院作学士期间,各路财赋专职官员转运司以权谋私,坑国害民。王磐直言秉奏,历数转运司的不法行为,致使朝廷下令撤销了转运司,税官白骨宜也被罢免官职。此外,他还分别就官员设置、入朝礼仪制度、赋税制度、赦免囚犯、用官制度、攻打日本等,向朝廷提出不少建议,朝廷欲加封王磐为太常少卿,被其谢绝。

他还对元代的选拔官员和官吏致仕制度进行了修订。王磐说过:“古代二十从政,七十退休,可以发挥他的才干与精力,怜悯他的衰老,保持他的廉耻之心。如果不限年龄,出仕终身,对朝政与国家治理是不利的。”世祖依其言而定制,王磐首先身体力行,在年事过高时,不贪恋官位,多次提出辞呈被皇帝恩准。临别,公卿百官均设宴饯行。次日,皇太子又在圣安寺设宴款待,众卿恋恋不舍,送至京城以外。临走时,仅取原俸禄的一半回鲁山养老。

由于治学严谨,终生不辍,王磐精通经史,学冠朝野,诗词歌赋亦有很高的造诣,元世祖对他非常器重。据元史所载“每大臣燕见,帝数问磐起居状,始终眷顾不衰。”朝中每有重大写作事项,必请王磐出马,王磐总是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选择王磐在《农桑辑要》卷首写序。这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王磐已经致仕归鲁山家居多年,正享受着田园暮乐,老来“会见诸孙子又孙”,悠闲自在。这一年,兴文署本《资治通鉴》即将出版,朝廷又想起了早已退休在家多年的王磐。王磐遂又欣然受命为兴文署本《资治通鉴》作序。以89岁高龄,为元代官刻兴文署本《资治通鉴》写序,从中又足见王磐在元世祖忽必烈朝中和当时文坛的政治影响力及崇高地位。

王磐92岁时去世。据传,去世当晚,天空中有巨星陨落于他家住宅的东面。皇帝赐赠他为端贞雅亮佐治功臣和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荣誉称号,并追封他为洺国公,谥文忠。

代不乏人 磐公精神照古今

王磐逝后,其后裔以“磐万石家玄真山,鲁平耕读守本元,公相佑儒玺昌慎,田明永年天地全”相传为排序,以明耕读传家,不忘祖籍之意,秘相传承,迄今已历800余年,40余世。

其后人中,明清两代进士和官宦层出不穷,世居鲁山;亦有迁居他处者,但都严守族系排序和族规祖训。多年来,核桃园王氏宗祠常有南召、洛阳、登封、临汝的王氏宗亲来拜谒。

核桃园王氏的二族长王安民说,核桃园王氏已传至37世,目前有千余口人,占核桃园村人口的95%。到了现代,核桃园王氏亦代不乏人,大学生、硕士、博士屡有所出。

2009年,鲁山王氏首届恳亲联谊大会在核桃园村召开了修谱祭祖大典。时年35岁的王明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鲁山县商务局工作,作为王磐第三十一世孙,他参加了大典,随后被族人推举为王氏族谱主撰人。其后至今,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遍览老族谱,并多次奔波于南召、洛阳、登封、汝州等王磐后人迁居之地,为家族世系的传承和践履族人所托做着不懈的努力。

在工作和修谱之间紧张切换的王明新,如今已年过不惑,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他兄弟姐妹9个,95岁的父亲王治荣是核桃园王氏的大族长,也是族中最年长者。自幼至长,王明新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多次主持祭祖、修族谱和宗亲联谊会忙碌的身影。

王明新告诉记者,王磐重视教育、举荐贤人、淡薄官位、刚直不阿的品质深刻影响了他,他会恪守祖训,以先人为榜样,为家族的传承和鲁山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