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745774297/2023-00004
  • 发布日期
  • 2023-06-06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中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6-06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96号
提案者
裴秋德
标题
关于《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中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提案
提案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二十大报告中又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将乡村振兴全方面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经过近年来对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和实地调研,我认为现实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我开展调研的鲁山县为例,我认为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特色农业产品资源丰富,但质量和开发深度利用率不高。我市范围内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多样、农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着照搬照抄先进经验,拳头产品数量少,种类不丰富等问题。例如鲁山县围绕旅游、电商、光伏、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像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葡萄种植示范园区、酥梨血桃特色产业基地,但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初加工的产品多,深开发利用的效益不高,甚至只是简单的移植,整体效益不高。

二是新型农村产业起步时间较晚,规模小。由于中原地区的区位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市内各县域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辐射带动不够。例如鲁山县有发展玫瑰精油、蓝莓种植等新型产业。但这些新兴产业由于起步时间晚,规模小,整体效益欠佳。现有的尧山、中原大佛、墨子古街等景区为文化旅游示范园区所衍生出来的服务业如农家乐专业村、旅游村尚处于发展阶段。

三是文化规划不足。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让农民能得到最实惠的是经济收入,所以各级政府都把发展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下一步文化规划发展也要重视起来。

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不完善。鲁山县在2013年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搭建了村文化大戏台,但有些村文化设施简陋、功能简单。

要实现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方面的全面振兴,就要抓关键、强劣势、补短板,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展产业振兴措施

(一)发展辅助型产业。例如鲁山县瑞亚牧业有限公司位于辛集乡清水营村,是一个大型的奶源生产基地,是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属奶源,占地面积有1000亩,现存栏奶牛有35800头。这种大型的奶源生产基地,在重视生产奶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其他配套型的产业,提高花花牛乳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养牛场在附近拿出一块地种植蔬菜,种菜不是为了在菜上有收益,而是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走进种菜现场,参与农耕体验,收获自收自用的劳动快乐,还能参观到优质奶源的生产过程,让消费者见证奶源的生产现状,从而对购买花花牛乳业产品放心。这看似是一种休闲度假娱乐,实则是一种营销方式,牧场不仅增加了人气,而且丰富了产业发展模式,对外传播了河南花花牛乳业产品理念,也达到了提升花花牛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发展娱乐型产业。据统计,尧山、中原大佛、墨子古街、林丰庄园及11家旅游景点附近,鲁山县现有农家乐2155家、床位25411张,这对于发展娱乐型产业有一定优势。娱乐型产业主要依靠“农家乐”,以“体验”为主,同时也应该拓宽发展思路,探索以农家乐以外的更多发展模式。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县域生态优势,融合旅游、温泉、生态以及各地的人文资源,打造融合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旅游度假发展模式。

二、发展人才振兴措施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在种养殖业、农民合作社中的业务骨干,还有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复转军人和返乡的农民工,这一群体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可以专门培养行业技术。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鼓励新型的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家庭式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助推我县乡村振兴。

(三)积极实施“头雁工程”。村“两委”班子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头人,每年县级委党校在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筹备资金,让其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其他地方乡村振兴发展的长处,“为我所用”。

三、发展文化振兴措施

(一)创造乡村文化振兴新态势,首先要保护好地方特色文化。例如鲁山县背孜乡传统村落,要着力保护好、规划好,这些传统的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一旦破坏,修复难度极大。其次做好“文化+”的文章,发展“文化+”融合多元化的模式,提升鲁山县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态势。

(二)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文化。依据现有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例如红色文化品牌,依托豫西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基地;传统文化品牌,依托鲁山花瓷、丝绸纺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播手工制作技艺,增加经济收入;有机农耕文化品牌,引进种养殖一批科研项目,发展经营主体功能,打造蓝莓、血桃、葡萄、软籽石榴、无公害蔬菜等品牌农业,并形成特色农产品的农业耕作、采摘体验式旅游线路。

四、发展生态振兴措施

(一)科学规划乡村空间布局。由政府牵头,聘请专业规划部门,结合乡村人员数量、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等情况,对乡村进行整体科学的规划。其次对乡村要保持原生态的修复,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三要整体规划,在鲁山乡村旅游提升规划中,将多村合一,促进特色乡村旅游全方位的、大格局的保护发展模式。

(二)补齐乡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当前应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无害化和农村污水处理,实施粪污治理等基础设施工作,补齐生态环保设施短板。

(三)加强乡村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日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党员学习教育中,提高农村党员生态意识;二是在群众生活中宣传,可以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乡村文化大舞台”、“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提高环保意识;三是贯穿于村规民约中,以制度的形式约束农民对待环境行为。

五、发展组织振兴措施

(一)加大后备优质群体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建设,首先要加大后备优秀队伍建设,条件允许还可以培养为村干部。并且坚持农村党员一年两次进党校,进行集中轮训。

(二)优化待遇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般是“一挑数职”,应该尽快拿出提高相关待遇的报酬,解决这一问题。

(三)夯实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运转的关键所在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才能解决“无钱办不了事的”困境,这也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每个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集体经济产业的路子。

承办单位
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裴秋德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96号提案《平顶山市乡村振兴中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已收悉,提案中的建议内容明确、可行性强,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推进产业振兴。一是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与省内、国内有势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集约高效、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市级衔接资金支持“1+X”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市级衔接资金侧重支持各县(市)、石龙区“1+X”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资金使用比例2023年度达到35%、2024年度和2025年度达到100%。三是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推进整村授信,持续加大金融帮扶贷款投放力度,着力解决经营主体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思路,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经营得股金、资产收益得现金”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建、共富、共享。

二、推进人才振兴。一是联合市发改等部门,接续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统筹各类政策加快落地见效。以持续提升户籍登记和迁移便利度为重点,进一步畅通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探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稳妥解决新市民进得来、落得下、稳的住等问题。二是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组织市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帮助提高能力本领,推动农村人口更好就业创业。三是坚持“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全员培训、乡级常态化培训”,通过实行集中式轮训、现场式教学、菜单式点题等形式持续组织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大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

三、推进文化振兴。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使文化和产业互促互进,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一是保护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指导督促各县(市)、石龙区加大对戏剧杂艺、革命遗址、古村落古建筑、名人故居、自然风景等宝贵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提升现存文化资源的文化和经济双重价值。二是做好“文化+”文章。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引导各地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设立旅游项目,建设特色文化景区,优化旅游线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做好“文化+产品”文章,引导各地开发生产戏装服饰、纪念品、装饰品、非遗传统食品等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做好“文化+市场”文章,创新和开拓文旅发展思路,积极为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找市场,以民宿、文旅康养等新的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四、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优化形成“两轴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将西部山地生态区作为重点保护生态屏障的功能区,强化生态空间对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的硬约束,引导西部山区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二是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垃圾无害化和农村粪污处理工作,每年创建命名一批美丽乡村。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因地制宜、分批分类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督促指导各县(市)、石龙区围绕激发群众主动性,深入研究制定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着力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氛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让农民真正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受益者变为参与者。

五、推进组织振兴。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融合赋能行动,围绕打造“五体一带”、实施“六大工程”,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平顶山路径”。实施“红鹰创业工程”,积极推广“抱团发展、联村共建、引凤还巢”等经营模式。深入开展“三零”创建,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持续整治软弱涣散村,继续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不断建优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欢迎对乡村振兴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及电话:马健骁  0375-2665711


2023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