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745774297/2023-00001
  • 发布日期
  • 2023-06-06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6-06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79号
提案者
陈鸿鹄
标题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
提案内容

一、背景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二、原因分析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如何补齐乡村产业振兴的短板,如何推进我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乡村振兴,是目前值得思考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三、具体建议

1. 以拓展联通城乡空间格局为突破,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文章。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从统筹规划城乡开发空间入手,积极打造“城乡协同、区域协作、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乡村振兴总体格局。

一方面,优化乡村发展空间,推进乡村空间结构优化。因地制宜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分村庄类型,按照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编制和审批的规范要求,全面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注重因村施策,实施一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

另一方面,活化城乡要素,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改变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向,挖掘乡村多元要素价值,推动各类要素“上山下乡”。重点盘活农村资源,注重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需求,发展旅游体验导向型共享经济,构建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格局。

2. 以构建高品质产业发展体系为重点,做好乡村振兴“产业盘活”的文章。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和指导搭建电商平台。支持引导依托当地产业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乡村闲置场地、废弃厂房、闲置楼宇等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创业大讲堂”“创业诊所”和“小手拉大手,创业伴你行”创业服务品牌活动,针对农民工创业实际需求,组织我市创业导师走进区市县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同时,利用微信群、线上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并举,提供线上创业指导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给予场租补贴、创业带头人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服务保障,发挥创业孵化、电商培训、资源对接、物流仓储、品牌建设等服务功能,形成产、存、销、送产业链,促进区域“互联网+”经济模式在传统产业、创新创业及民生领域的渗透及融合。

二是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打造优势品牌。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加强大球盖菇、羊肚菌等珍稀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商标注册,推动更多农产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农业园区化为载体建设彰显集约效应的块状农业。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研究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广特色农业信贷产品,积极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尽早实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支持农担公司做大业务规模,突出对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支持,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丰富生猪等“保险+期货”品种。

三是分类施策推动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农户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发挥黄牛养殖保险全国领先优势,支持继续郏县黄牛养殖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留白增绿,打造“城市绿肺”,避免过度开发。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做好适度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进村庄改造提升,建设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特色乡村旅游体系;打造节庆活动助推乡村旅游,以节庆拉动乡村旅游,以节庆放大宣传效应。

3. 以抓实生态宜居和人居环境为关键,做好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的文章。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做好政策衔接,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明确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考核机制等衔接举措,确保政策不留空档。现已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要做好工作衔接,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逐步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协调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基本医疗保障、农村危房监测、饮水安全工程等各项保障工作,巩固扩大“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要做好产业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引领作用,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

二是提高农村各项保障水平,加强乡村建设。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层次教育质量,改造农村中小学校非卫生厕所。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公益性标准化卫生室,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政策,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水平。创建乡镇区域医疗中心,强化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落实好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及时返岗就业、返乡入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完善提升村级各类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制度。统筹农村改厕、城镇污水管网延伸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强化乡村治理工作统筹协调,发挥示范村镇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农村“大喇叭”理论宣讲行动,梳理推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效做法,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级行政区全覆盖;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做好农民丰收节相关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补充更新农村书屋图书,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有序推进文化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全民健身设施,打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承办单位
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陈鸿鹄委员:

您提出的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79号提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收悉,提案中的建议内容明确,可行性强,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平顶山市属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意图,奋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住再往前走”的重要论述,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显著。根据您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责任不松,在持续推进“建立一套制度、发布一个公告、建立一套村帮扶档案、整理一套户档案资料、建立一面‘暖心墙’”的“五个一”监测帮扶机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推行“一图一表一制度一流程一公告”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扎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工作。同时,紧扣筛查、排查、评议、帮扶、退出“五个环节”,用好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对全市2626个行政村的104.8万户396.5万人农村户籍人口常态化开展全面筛查、重点排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谋篇布局。2022年以来,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庄规划管理办法》,119个乡镇实现乡村规委会全覆盖,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336个,创建省级“美丽小镇”6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37个。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15个、县级4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同时,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全市成功创建五星支部31个、四星265个、三星891个、二星1299个、一星27个。下一步,我们将在已完成336个村庄规划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提升其他村庄规划质量,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供规划引领。同时,通过拆旧复垦、增减挂钩、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效激活土地功能、美化乡村,指导属地乡镇用好用活政策,推动乡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与省内、国内有势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集约高效、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市级衔接资金支持“1+X”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市级衔接资金侧重支持各县(市)、石龙区“1+X”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与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资金使用比例2023年度达到35%、2024年度和2025年度达到100%。三是联合相关部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延伸下沉网点至乡镇农村,深度对接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相关领域,不断增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低成本金融服务供给,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经营得股金、资产收益得现金”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建、共富、共享。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坚持日常监测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统筹各相关部门力量,加大对农村户籍人口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的日常监测力度,适时组织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行动,确保相关问题动态清零,不断巩固拓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加大市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对非脱贫村投入力度,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与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相适应。同时,指导各县(市)、石龙区在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及财政专项衔接资金改善脱贫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非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的支持力度。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欢迎对乡村振兴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及电话:马健骁;0375-2665711    


2023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