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745774297/2022-00008
  • 发布日期
  • 2022-05-30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3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5-30 浏览次数: 浏览

张贯钊委员:

您在政协平顶山市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21号)提案已收悉,提案中的建议内容明确,可行性强,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巩固期以来,面对疫情灾情叠加考验,我市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守底线、抓重点、展亮点、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创新担当、狠抓落实,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闯新路、开新局。

把牢巩固提升关,确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有保障。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引领,实施农村公路乡村畅通工程,投资6.3亿元建设437公里,完成80公里安防工程建设,改造危旧桥涵10座,调整农村客运线路44条,新增(调整)城乡公交线路13条,新增村级综合服务点349个,农村公路结网和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各级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20户以上自然村通讯信号全覆盖。申请“十四五”时期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资金460万元,建成覆盖鲁山县555个行政村的应急广播体系。在完成3.54亿元农配网投资下达任务基础上,追加两个批次1.44亿元电网灾后重建投资,全面提升受灾地区和脱贫地区农配网供电保障水平。

把牢恢复重建关,确保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县调度会、市县乡村四级视频推进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关于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的批示精神和会议精神,制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明确10个重点领域工作任务,确保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有效推进。成立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小组,确保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市委副书记每周调度县(市、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定期通报进度,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截至目前,全市239个受灾脱贫村中,64.43公里受损通村公路,112个受损桥涵,115个受损设施农业,3个受损扶贫车间,9座受损光伏电站,6个受损扶贫基地,70处需重建、170处需修复其他基础服务设施,已全部完成恢复(重建)。因灾纳入监测帮扶“三类人群”257827人。组织各县(市)、石龙区全面排查因洪涝灾害遭到损坏的产业项目和小型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摸清底数,争取中央资金1.33亿元,实施水毁项目558个,区分轻重缓急,列出项目推进时序,实行挂图作战和台账化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措施落实,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把牢环境整治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持续开展“三清”行动,建立健全市场化、公司化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今年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9.4万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吨,清理河道沟渠1372.5公里,修整道路1500余公里,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来新改造户厕6.68万户,累计完成37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4%,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92%。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示范村98个(含省级示范村59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广大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

把牢饮水安全关,实现从“安全方便”向“城乡一体”转变。加强饮水安全动态排查监测,排查发现832户因灾导致饮水受影响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建设管护一体化,今年开工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完成投资2.93亿元。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全年投入537万元维修工程264处,受益人口43.5万人。

把牢后续扶持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可致富”。将6991名有就业能力的搬迁劳动力全部纳入就业台账,通过组织外出务工、促进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安置公益岗位等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设立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因地制宜培育配套产业,累计建成光伏电站28个、扶贫车间7个、农牧业产业基地16个、冷链仓储基地8个、食用菌和蔬菜大棚151座、纯净水厂1家、农家乐宾馆3家,实现安置点配套产业全覆盖。争取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411.9万元,进一步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为全市49个安置点选派第一书记25名、驻村工作队22支,32名科级干部分包联系安置点,通过挂靠、新建等方式建立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搬迁群众开展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等便民服务,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牢项目资金关,确保投入不降、效益不减。严格落实衔接资金投入要求,2021年中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投入规模96376万元,比上年年增长3.39%;市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规模15280万元,与上年年持平;县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规模33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完善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入库项目1912个。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实行“四位一体”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对接实施项目64996376万元,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改善项目57个,投资43981万元。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实行“四位一体”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在“六权同确”基础上,通过建立资产管护“三级巡查”、管护经费列支预留、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预警、村级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监督等机制,强化过程监管、经费保障、管理创新和收益规范。累计确权登记扶贫资产11596处,涉及投资63.06亿元。20217月,全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各县(市)、石龙区贯彻落实好中、省两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按照国家、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工作思路,开展相关工作。

在保持扶持政策总体稳定上下功夫。保持衔接资金投入规模总体稳定,提高产业类项目的占比,加大非贫困村资金支持力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一步夯实责任、落实政策、深化帮扶、强化监管,确保民生保障类政策全面落实,兜底救助类政策持续稳定,发展类政策不断优化。

在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村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补齐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治理“六乱”、搞好“六清”,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在整治好、保持住的基础上进行提质升级,突出特色,彰显魅力,留住乡愁。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实施产业帮扶“五个一”行动和就业专项帮扶,推动有条件的安置点社区参照城市社区“一有七中心一站”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提升融入服务保障能力。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欢迎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20225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