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建部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供水635.45亿立方米,漏损水量81.91亿立方米,漏损率12.89%;据统计,全国仅一年漏损量大约相当于600个西湖水量,漏损数量惊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水管网漏损、管网压力不足作为一种“城市病”,是影响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管网漏损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增加供水企业成本,加强城市给水管网更新维护和漏损治理,确保管网安全、正常供水和供水质量,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漏损率居高难下原因分析
管网老化:供水管网使用年限比较长,管网老化较为严重,容易导致管材接口漏水以及爆管现象。2023年,全市公共供水管网长度1278公里,供水主管和支管中,投入使用逾20年的管网占比较高。
管材质量比较差:依据当前使用的管道管材分析,预应力水泥管、钢筋砼压力管管材组织较为疏松、质脆、易生气孔、结垢严重以及粗糙系数比较大;玻璃夹砂管则较为疏松、质脆、强度低抗压性能差等等,导致其在装卸以及安装使用过程之中较为容易出现裂缝,致使出现漏水。
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因为供水管材自身的特点所导致的施工工艺,其会给管材安装施工带来诸多的不便。因为前期的施工方法比较单一、形式复杂、技术落后。加之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安装质量在一定程度之上比较难保证,就会给供水管网带来事故隐患。
支墩后背土质比较松动:其在大管径的弯头以及三通等处,推力较大,一旦当支墩后背土质松动,就会促使其弯头或三通处的接口拉开,导致漏水问题的出现。
管道附属设施:阀门锈蚀、磨损以及污物嵌住,导致管道没有办法关紧,原因一是因为长期不维修,管理不当引起的漏水;二是因为施工人员没有依照图纸施工阀门井,导致井壁直接压在管道上,井壁沉降压坏管道而形成的。
此外,影响管网漏损的原因还有温度变化应力、及市政野蛮施工损坏等。
二、供水管网漏损的影响
极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老旧供水管网大多采用铸铁管、镀锌管等材料,使用年限较长,容易发生腐蚀和老化现象,导致管道漏损和渗水;由于管道老化、接口松动等原因,老旧供水管网的漏水现象比较严重。
存在水质恶化风险。老化的供水管网容易出现渗漏、断裂等问题,使得污水混入供水管网中,导致水质污染;老化管网的内壁容易产生沉积物,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影响供水的卫生安全。
影响居民用水稳定性。老旧供水管网长期使用,管道老化严重,容易出现漏损和渗水现象,导致供水压力下降;由于管道内壁沉积物的形成,老旧供水管网容易堵塞,过水断面减少,水流不畅,影响供水压力;老旧管网易出现爆管维修等情况,经常对服务片区用水带来影响。
存在安全隐患。大管径的主干供水管道的漏水、爆管可能会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三、对策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各地供水主管部门要在住建部要求下,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要做底数清、情况明,有序稳步开展。要对现有的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测,了解管网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评估应包括管网的材质、管径、管道老化程度、漏损情况、供水压力和流量等方面,为改造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全市要统筹协调,各地制定具体方案,因地制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不佳、受损失修、材质落后的市政供水管道及阀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方案应包括管网的材质更换、管径调整、漏损修复、管道防腐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改造方案还应考虑施工的难度和成本,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优先对问题较为严重、影响范围广的管段进行改造,逐步推进整个管网的改造工作。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工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是推进公共管网漏损治理。要按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指导试点城市按照要求和试点内容,高标准完成供水管网再规划、建设和漏损治理。各地级市要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力争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四是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在管网改造过程中同时加强智慧化管网建设,分区计量,管网压力、流量、水质监测同步实施。达到管网在线监测实施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提高,漏损率大幅降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