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建设现代化鹰城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4-01-03 浏览次数: 浏览

舒展新时代画卷,鹰城大地春潮涌动、群情振奋。

一次次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让主流舆论持续壮大;一个个人气高、流量足的文旅打卡地,让鹰城特色名片更加闪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牢牢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

举旗铸魂,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爱党爱国爱人民’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023年11月,全国道德模范张玉滚走进市十三中等学校开展数场专题宣讲,分享廿载坚守山村、立德树人的感悟,引发师生强烈反响。

感悟思想伟力,掌舵正确航向。进入新时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理论学习。制定印发了《平顶山市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围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两创一评”等活动;大力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教材的学习运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市、县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开设读书班、集中专题学习研讨等1300多场;召开了高标准、高规格的“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向老党员颁发纪念章;策划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十万高校学子同上党史思政大课等活动50多场。

——优化理论宣讲。组建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实施“十千万理论宣传工程”,组织“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已开展宣讲27700余场;市委宣传部提炼总结“七种宣讲模式”,多次被省级媒体报道;“学习强国”平顶山学习平台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上线9家县级融媒号。

——实化研究阐释。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驱动、文旅康养等重大主题深化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社科理论成果;精心组织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和“社科知识大篷车”等进基层活动,把大理论转化为小故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凝心聚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由精障人士辅助制作的“喜乐馒头”,疗愈人心;鹰城“巨无霸餐车”驰援甘肃震区6天5夜,供餐4000余人次;13岁男孩独自陪护患病父亲,引发全城爱心接力……这个冬天,一桩桩动人故事、一幕幕感人画面被主流媒体推至报端、云端,向市民传递温暖和力量。

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壮大主流舆论上做文章,在营造积极氛围上求实效,努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舆论支持。

着力做好主题宣传,用心讲好鹰城故事——

聚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实施系列集中宣传活动,10年来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3万余篇。其中“魅力鹰城·近悦远来”系列报道全网阅读量超2.5亿次,入选2023年“中国报业协会新媒体发展大会优秀案例”;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十百千”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相关稿件数量居全省第一。

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全力打造传播矩阵——

统筹建成全媒体资源管理数据“云”系统,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聚合力的新型信息传播“端”平台矩阵,形成立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全域、协同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平顶山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和10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建成投用,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最具影响力的6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之一。

始终恪守为民导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制定了《平顶山市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考评办法》,认真落实“4+2+1”新闻发布工作制度;与市政府12345民呼必应平台合作推出媒体助政全媒体报道项目,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实践活动,梳理办实事大项清单3024项,我市4个项目、5个单位、4名个人入选全省先进典型,受表彰数量居全省前列。

立德扬善,文明新风劲吹鹰城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制定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开展“十项专项整治”,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汝州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舞钢市、宝丰县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镇17个、全国文明单位16个、全国文明校园5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

强化正向价值引领,凝聚奋进精神力量——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市建成1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组织“赶考路上有我”“红色文物说”等主题活动,获得全省优秀组织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出彩河南人·鹰城楷模”发布厅,建成“好人园”“劳模园”,10年来选树先进典型480多名,3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2人入选“河南好人榜”。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弘扬崇德向善之风——

建成县(市、区)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251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2821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健全文明实践“10+N”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建立志愿服务队伍4032支、应急志愿服务团队290个,注册志愿者达到63万人;深入开展“六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让“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守正创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023年8月,第三届河南坠子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冯巩、范军等曲艺名家齐聚鹰城、说古唱今,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以彰显;不同风格、流派的曲艺节目轮番上演、高潮迭起,广大群众得享文化盛宴。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建设文化强市、文旅康养城为目标,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旅产业,以文化滋养城市、丰富生活、助推发展。

历史文脉赓续不断,硕果累累。着力实施“东亚现代人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现新、旧石器文化遗址200多处,鲁山仙人洞遗址、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叶县余庄遗址在“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成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建成博物馆、纪念馆6座,馆藏文物5万多件,平顶山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273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省级47个。

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人气高涨。第十届中国曲艺节、七届中国(鲁山)世界汉字节、三届河南坠子大会、首届“三苏杯”全国书法展……国字号文化活动在鹰城大放异彩。“文明鹰城·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宝丰马街书会……我市每年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为市民输送精神“食粮”。实至而后名归,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名城”“中国书法城”,宝丰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文旅产业不断巩固壮大,繁荣有序。围绕文旅康养城建设,制定印发《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平顶山市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全市谋划实施重点文旅项目407个,总投资1323.52亿元,目前已推出特色文创产品品种3800多个。汝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汝瓷之都”称号,荣获“第九届全国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优秀案例(县级)”。

瞰往昔峥嵘,举旗定向,纲举目张。

望来日恢弘,笃志前行,天宽地敞。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鹰城汇聚磅礴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