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传来消息,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对全省21个优秀案例进行通报表扬。其中,我市《探索夜校线上线下联动培训模式 建设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案例成功入选。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在河南省七大便民利企微改革之一的市民夜校政策背景下,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对市民夜校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夜校“线上线下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跨界合作与发展、服务空间扩展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等手段,不仅让文化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而且拓宽了惠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7月6日,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承办的“和光同行”星光夜校夏季推广启动仪式在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行。启动仪式集成果展演展示、文化市集、平台推广、创新课程和社会资源配置等于一体,推出一系列暑期消夏夜校课程,赢得市民点赞。
夜间垂钓、夜间骑行、青少年体态调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观赏城市夜景,还能为孩子成长定制内容,仔细了解星光夜校课程后,很多现场报名的市民发出惊叹:“这真的是群艺馆办的夜校?脑洞大开,我们喜欢。”
市群艺馆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暑期文化需求和市民消夏活动喜好,联合各方按需设置课程,特别针对青少年、上班族和在校学生群体,创新推出更有指向性和趣味性的体验内容。
邀请群众直接参与课程定制,为星光夜校注入了社会共创的基因。星光夜校通过资源置换,与近100家优质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形成了合作网络,并共同成立“美育联盟”,承担课程的内容供给。目前,星光夜校已按舞蹈、音乐、美术、语言等类别设立了多个培训点,在相对静态的培训之外,新增一批户外课程,总计50多门的课程覆盖文化艺术、生活知识、健身活动、手工技艺等多个领域,受到市民青睐。
处处可及,时时在场。星光夜校还推出了“送课上门”服务,走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军队、医院等,推广普及艺术课程,针对特殊群体进行课程辅导,传递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夜校的新业态中增加看似费力费时的上门服务,我想答案还是‘初心’二字,公共文化服务,应当人人可享。”市群艺馆馆长吴佳说。
多渠道结合,服务直达“指尖”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平台,我市将文化服务从“云端”直接送达市民“指尖”,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各类文化培训和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而且激发了文化消费新模式,促进了夜间经济的活跃发展。
我市通过“乐享文化云”学才艺、享文化、促旅游特色数字应用平台,结合新技术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数字文化服务内容,上线音乐、书法、美术等30个类目的60门课程,探索群众文化服务新消费场景,发掘创新性服务方式。“乐享文化云”围绕“全民美育”内容开设线下培训、文化导师、场馆预订、文化地图、专题文化活动、夜校专版、课程订制等相关应用功能,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文化豫约平台、平顶山市各级地方馆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使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全民美育云服务。
“在文化场馆之外也能接触星光夜校?”在7月6日举行的“和光同行”星光夜校夏季推广启动仪式上,平顶山学院大三学生叶楠表示,已被现场丰富的活动内容“闪”到。
“为了推出全新的星光夜校,我们打破公共服务场馆的传统阵地培训模式,以‘主阵地+’的思路,通过与众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艺院团、社区及社会组织开展跨界合作,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吴佳说,星光夜校的众多优质课程都可“走出文化馆”,走进新空间乃至自然空间等区域,不仅使群艺馆与消夏文化生活产生了新连接,也让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文艺学习中体验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灵活。
探索多空间甚至“无馆化”开放服务,是星光夜校延伸服务理念的创新尝试。“学习空间更具包容性,这得益于‘未来盒子’等我市文化综合体的建设,也与市群艺馆‘文化客厅’公益课堂这一服务品牌的积累延伸息息相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相关负责人潘峰表示。
打造品牌特色,升级公众文化体验
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了“夜间课堂”月末艺术汇、“茉莉芬芳”名家讲读音乐会、“心手相牵和光同行”少儿美术公益市集、“阅读不止”公益课堂、沉浸式夜校市集等特色品牌,为市民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文化与艺术学习之旅。
为了推动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星光夜校依托美育联盟开展递进式教学,鼓励“组团上课”,支持50人以上的团队课程,实施差异化公益性收费:基础和普惠课程免费;提高性课程则收取团费,由众筹完成。团费由特设团委会负责管理,确保使用透明公正。对于规模较小的团队,还可采用社团形式,待发展成熟后,按学员自主意愿再转至提高性班次。可以说,星光夜校的每一张课程单都体现着群众的自主性,这也正是大家坚持上课的动力。目前,我市相继组建了平顶山合唱团、葫芦丝艺术团、明之星青年舞团等18支队伍。
为确保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与持续发展,市群艺馆就星光夜校合作模式、课程模式和培训模式进行了归纳梳理,先后出台6个政策文件和11项制度,夯实运营基础。“星光夜校的第一原则是公益性,即便是提高性课程,收费也远低于市场价格,保证市民和文化爱好者以低成本学到心仪课程。”潘峰表示,群艺馆搭桥,牵线优质社会力量、市民夜间文化体验、艺术教育等,项目运行得越久,服务效能越大。
星光夜校合作共建方代表之一的捷安特自行车专门店负责人表示,夜校推出的骑行课程不仅提供运动体验,更传递出一种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群艺馆合作,让我们看到了跨界发展的更多可能,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学员反馈开发运动文化和骑行艺术课程。”
我市推出的公益课堂项目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被纳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河南省首届“群星奖”优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茉莉芬芳”鹰城名家讲读音乐会被纳入河南省优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