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超)相聚白龟湖,绿色谋发展。
6月19日上午,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白龟湖畔蕴海锦园酒店举行。
上午8时许,雨过天晴。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的旗帜迎风招展,绿蓝白的色调让人赏心悦目,彰显了大会“绿色转型 合作共赢”的主题。
刘海霞是大会后勤保障组的一员,一大早就和队员来到现场,在周边巡查。
“之前听说要开尼龙产业发展大会,没想到是第一届,感觉特别自豪。”刘海霞说,作为鹰城的一分子,她能为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的后勤保障尽一份力,“感到特别幸运”。
专家会聚畅谈尼龙前景
上午9时许,随着启动杆推动,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正式启动。通过前期各方的积极对接和洽谈,当天上午,除了进行共建中国尼龙城合作签约外,还有4个科技项目和8个产业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
随后,相关专家、平顶山市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发布《中国尼龙产业2023—2030发展趋势报告》《中国尼龙城发展报告》《链时代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尼龙纤维技术发展趋势》《全球尼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尼龙66前景,共迎产业升级新机遇》等报告。
《中国尼龙城发展报告》回顾了中国尼龙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一块煤”到“一条链”,实现由单一矿产资源开发向综合利用、打造品牌转变,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规划123平方公里建设中国尼龙城,推动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实现了从“中原煤仓”向中国新材料之都的精彩蝶变。
中国尼龙城按照“一核两翼”空间布局,打造“一基地两集群”——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两翼,延伸发展尼龙印染、改性注塑等产业,协同
发展聚氨酯、聚碳酸酯等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尼龙化纤纺织和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从煤炭开采、煤焦化工到尼龙原材料、中间体,再到尼龙深加工制品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世界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在《尼龙纤维技术发展趋势》中从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3个方面对尼龙纤维进行了阐述,认为只要注重科技创新和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尼龙纤维的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
英威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凯也作了《展望尼龙66前景,共迎产业升级新机遇》的报告。尽管是中文名,但李凯其实是位外国友人。英威达作为全球领先的尼龙66产业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多年来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有着深度合作。李凯从支持尼龙产业链优化和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尼龙66的前景进行了阐述。
深厚文化内涵也是“亮点”
6000年历史积淀,60余年辛勤耕耘。平顶山虽因煤而兴、因山而得名,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容小觑。
旧石器时代的鲁山仙人洞遗址,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孔子周游列国时留下的“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和叶公问政的千古佳话,墨子、张良等历史名人故里,全球华人刘姓、叶姓、应姓、沈姓的祖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官窑遗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
原煤储量100亿吨,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钠盐储量3300亿吨,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铁矿石储量10亿吨,是全国十大优质铁矿之一;文旅资源单体4205个,全省第二。温泉带绵延百里,有“皇女神汤”美誉;尧山(石人山)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画眉谷、二郎山等清秀峻逸;88条河流纵横交错,163座水库星罗棋布……在招商引资推介环节,听到平顶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储备,现场不少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平顶山作为永久会址
据了解,首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为期两天。6月20日上午,第一届中国尼龙产业发展大会成果发布会将在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还将利用全天时间参观尼龙城、考察叶县和平顶山高新区,并到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神马氢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神马艾迪安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平顶山市锦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调研参观。
此次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平煤神马、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具体承办。大会以“绿色转型 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推进尼龙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业内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为宗旨,邀请国家级行业协会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尼龙产业领域相关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参加。
大会以平顶山市作为发起地和永久会址,每两年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