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17 浏览次数: 浏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平政〔2023〕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3月17日        

  

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聚焦“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四城四区”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加坚实有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内需增长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创新势头不足,对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市经济产业层次不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3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四城四区”目标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平顶山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重点组织实施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稳经济保增长,凝聚高质量发展信心

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常态化充实完善政策储备工具箱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逐行业、逐链条、逐企业分析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好惠企纾困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督导服务,持续治理政策落实中的“梗阻”问题,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提能升级,力争新增“四上”企业700家,市场主体总量达46.7万户。

着力强化项目支撑。聚焦中央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等政策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完善省审核通过的525个专项债项目前期手续,为2023年提前批次顺利发债做足准备。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积极争取煤炭指标、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省级统筹倾斜支持,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努力做到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提速提质省级“双百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平顶山丰源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PLA聚乳酸)、河南(宝丰)新能源绿色循环产业园、昭平台水库扩容等项目实施,争取更多实物工作量。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加快新能源智创产业园、白龟湖环湖路、沙河系统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3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0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继续开展电子消费券发放、汽车消费补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引导苏宁易购、京东电器等知名家电零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不断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众消费。加快县域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河南)、郑州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多渠道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稳定购房预期,恢复购房信心。抓住“在线经济”新机遇,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宅经济等新兴消费。支持实体商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合作,运用短视频等零售新模式新场景扩大销售。

不断增强外贸活力。持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研究制定强化服务、信保支持、资金支持等一揽子外贸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广交会、服贸会、高交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帮助外贸企业用好RCEP成员国关税减让政策、原产地累积规则等,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加大出口型项目引进力度,强化外贸主体孵化培育,积极推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打造特色出口产业集群和区域出口品牌。深入推进“服务贸易主体培育工程”和“服务外包载体平台构筑工程”,加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务培训,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发展服务贸易业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

(二)聚焦产业体系升级,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提质提效传统产业。实施尼龙城建设提速行动,进一步拓展下游尼龙化纤纺织、工程塑料、聚氨酯三大产业单元,加快推进德源萃取剂、聚氨酯组合料、银吉钼酸铵等项目投产达效,开工建设20万吨尼龙66切片、2000吨高端对位芳纶纤维、15万吨己二胺等项目,巩固提升尼龙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引进河钢集团等一批特钢不锈钢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开发高性能宽厚板优势产品,提高特钢深加工产品比重,抓好河钢集团氢冶炼、舞阳矿业钒氮合金等项目建设。强化高压、特高压输变配电设备、智能电网控制设备自主创新和配套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郏县高低压电气产业园、高新区电气科技产业园、恒海智能电网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提升煤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绿色化、高端化水平,推动5万吨碳材料产业园、40万吨聚碳酸酯、鲁阳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智能矿山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产业园、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新能源智能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及精密智能装备生产等项目建设。以真实生物为核心,推动各类创新药产业化,加快润灵药业大健康产业园、神鹰生物医药新材料、真实生物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项目建设。坚持培育壮大信息技术企业和项目招引落地“两手抓”,积极推进半导体产业园、1.8万吨太阳能级硅材料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国玺超纯、纳芯微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尽早落地和产业孵化,推动成立省级智慧能源及储能实验室,打造储能技术应用高地。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发挥西部煤焦化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以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为重点,形成“研发+产业+应用”全链条推进格局,力争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抢占发展先机。推进与深圳微联星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争取尽早落地卫星互联网区域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壮大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规模,深入推进半导体基础材料、MEMS智能传感器等数字前沿产业发展,开展天地一体化数据融合技术研发,探索布局未来6G应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完善提升“掌上乐享平顶山”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购、娱”高品质、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引育一批精品民宿、高端民宿,新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实施生活服务新供给培育工程,推广“社区+物业+养老托育”“嵌入式机构”模式。加快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货运企业建设网络货运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打造“互联网+智能物流”。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开展全生命周期工业设计,推动科技金融研发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编制平顶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深化与中电科集团等合作,加快信创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中原数字贸易交易港建设。发挥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拓展场景应用细分行业、领域,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区块链骨干节点等设施建设,满足工业企业应用场景需求,叫响平顶山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名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新增上云企业1600家。抓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省级智能工厂(车间)6家。新增5G基站1600个,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

(三)聚焦改革开放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等走访活动,实现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常态化和中小微企业全覆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升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办理质效,力争在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取得明显进步,积极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推行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力争更多政务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证通办”“跨省通办”,构建横向打通、上下联通政务服务“协同枢纽”。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工作,推动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加快各县(市、区)信用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全市信用平台建设无盲区。

持续提高开放水平。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依托骨干企业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的牵引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带动招商,以强引强,延链补链,形成产业集群高地和产业链条效应。充分利用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等经贸活动契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块头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引领作用强的优质项目落地我市,力争引进省外资金675亿元以上。健全项目全程代办机制,强化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以上,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高标准建设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5家以上,组建市级平台30家以上。持续强化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加快出台“人才新政”2.0版,深入实施“归根”工程,积极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尼龙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加快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招引一批新材料、半导体项目,加快推进鹰城智慧岛、芯片制造专用材料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实施。

(四)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深度融入高层次发展格局。积极承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辐射,充分衔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平顶山市市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主动融入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强化交通联通、产业贯通、创新融通、要素畅通,全力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平漯周高铁和焦唐、焦平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呼南高铁平顶山段,力争鲁山机场、郑南高速等项目前期取得新突破,顺利实现沙河通航,加快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城市建设治理水平。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形成规划“一张网”“一张图”。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完善“1+N”政策体系,以中心城区提质增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为重点,加强“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加快青少年宫和火车站片区更新。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打通矿工路、稻香路、龙翔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加快稻香路南延、城乡路、示范区高速口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统筹城市“供水一张网”建设,推动集中供热全部实现“转改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6个。进一步完善商业商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设施,加快建设城市绿园、口袋公园、体育公园等,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中心,扎实做好城市体检,持续实施“路长制”+“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抓实抓细停车管理、亮化工程、垃圾分类、城市清洁等工作,加快城市环路、智慧停车场、全息感知智能路口等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城市病”。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成2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市推进行动,确保小麦机播率、机收率保持在95%以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供给保障能力。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培育工程,积极发展体验型、智慧型、产城融合型农业。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6%,创建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加强对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

(五)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本

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出台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方案和保障方案,构建碳达峰“1+N”政策体系。加大新能源开发建设力度,强化与河南投资集团、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大型企业和新能源头部企业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70万千瓦左右。实施节能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行用能预算管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城市建设。落实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工业企业、移动源和面源污染防控,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化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危险废物监管,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行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抚育,优化调整树种结构和林业结构,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完成森林抚育5.7万亩,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加快北部矿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统筹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

(六)聚焦实现共同富裕,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持续优化防疫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优化完善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护意识,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满足群众基本购药需求,提高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水平。更好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准确把握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做好动态监测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进一步在农业农村领域和重点项目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力争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收官任务。

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办好“11+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系列活动,促进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落实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四位一体”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进一步带动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确保既“提数”又“增质”。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做好“双减”工作,继续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科创新城附中项目落地。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推进紧密型县域“健共体”建设提质升级,健全中医人才培养的常态化机制,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城市图书馆、城市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持续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城乡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扩大参保覆盖面。从快从细落实社保“降返缓”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的扩围增效工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补助标准。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保障粮油肉蛋菜等市场供应,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

(七)聚焦筑牢安全屏障,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更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调度,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扩产增储,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积极争取扩大合同气量规模,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强力推进“保交楼、稳民生”攻坚行动,用足用活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政策,充分发挥专项借款效益,落实“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集中化解疑难复杂问题楼盘,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扎实推进双重预防体系提质扩面。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重点工贸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非法行为。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冬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着力增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加快推进平顶山市应急通信专网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监控机制,加强“三保”资金调度和库款监测,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深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稳妥推进重大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坚决杜绝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切实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持续推进法治鹰城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开展“三零”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网络社会综合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鹰城。


 附件: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平顶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2年计划

2022年预计

2023年计划

一、综合类

1.全市生产总值增速

7.5以上

4.1

7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5以上

6.4

8.5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9

11.2

9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以上

9.6

12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以上

1.4

8

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1.3

3左右

二、创新发展类

7.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2

2

2

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4.4

4.91

5

三、协调发展类

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1.5个百分点

提高0.63个百分点

提高1.5个百分点

四、绿色发展类

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省定目标

2.34

完成省定目标

11.营造林面积

万亩

4.4

5.13

5.7

1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完成省定目标

243

完成省定目标

13.细微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完成省定目标

47

完成省定目标

1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完成省定目标

88

完成省定目标

五、开放发展类

15.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元

平稳增长

57.5

平稳增长

16.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6.0

6.1

6.4

六、共享发展类

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9

7.1

6.9

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28120

与经济增长同步

19.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7.26

7.29

7.35

20.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稳步提高

85.32

87

2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稳步提高

263.68

稳步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