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最后一米”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4-01-05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李科学)在社会各界关爱下,鹰城残疾儿童努力地向阳生长。作为民生实事之一,2023年我市对2754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是目标任务的183%。基本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实现零拒绝、全覆盖,并根据需求随时审批。

康复训练,孩子一直在进步

“甜甜圈吃进嘴巴里,会发生什么?来看看它在肚子里的奇妙旅行……”1月3日上午,在位于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综合楼的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语训室里,芽芽班十来名听力障碍的孩子在上课。看着老师展示的人体内脏结构简笔画,想到刚刚吃的鸡蛋,孩子们格外好奇。

不到4岁的扬扬(化名)单耳佩戴耳蜗,另一只耳朵佩戴助听器。他在这里康复训练一年多了,刚来时不会说话,到处乱跑。他现在能清晰地说出“妈妈,吃饭”,扬扬的妈妈李女士激动地说“进步特别大”。目前,70余名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及孤独症儿童在这里接受康复救助。

“我市是国家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城市之一。越早介入,康复效果越好。”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王红杰表示,经过综合评估,扬扬被列为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的救助对象。去年全市共有40名孩子接受该项服务。

扬扬出生时未通过听力筛查,家长以为长大就正常了。扬扬两岁还不会说话,被查出双耳分别为极重度、中重度听力损失。家人为他买了助听器,但效果不好。一年后单耳植入人工耳蜗,扬扬的听力明显提升。“以前只会哇哇乱叫,我听不懂。”李女士说,植入耳蜗后他能应答了,会用单字表达想法,偶尔还能说两三个字。

湛河区柳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中重度听力损失,目前佩戴助听器。一年前到此进行亲子训练、集体综合训练、个性化训练……两个月明显看到进步。两岁半时,孩子已能说出完整的长句子,语言能力慢慢和其他同龄孩子同步,能通顺地念出很长的儿歌。

柳女士说,孩子加入试点项目之后,在该中心建立健康档案;每月有家长课堂普及康复知识,为孩子和家长免费提供心理疏导;该中心老师还利用休息时间来家里为孩子布置学习角,送来学习用品,并制订相应的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寒暑假入户授课,指导规范家庭康复。在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时,孩子们的康复费用和餐费全免。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李东利说,每3个月或半年会对孩子们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下一阶段的康复计划。每个月他们会请专门的机构对孩子们的助听器免费清洗保养。“发现孩子听力有问题,一定要尽早干预。”李东利说。元旦前已有10来个孩子顺利从该中心“毕业”,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

康复救助,让全家看到希望

1月3日下午,市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病房里,主治医生舒丽华很忙。不断有患者家属因为各种事情前来咨询:康复情况、注意事项、报销问题……

市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于2012年成为市残联定点康复医疗机构,在这里康复训练的儿童可以享受多项利好政策。目前,有近百名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其中年龄最小的几个月,最大的9岁多。

OT训练室里,5岁的朵朵(化名)正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逻辑狗”训练,提升观察、逻辑思考、手眼协同等多项能力。

朵朵患有孤独症且精神发育迟缓,刚来时不与人对视,不执行指令,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康复训练一年多,妈妈很欣慰,“以前她听不懂我们说话,现在不仅能听懂,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步很大”。

朵朵的妈妈全天候陪着女儿住院进行康复训练,仅靠爸爸一人挣钱养家。在市中医医院,朵朵的康复费用由医保报销一部分、市残联补贴一部分,家里仅需负担约五分之一。

低保家庭享受多项政策后,个人负担的费用几乎为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科室每天中午为低保家庭孩子提供免费营养午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做一点事情。

舒丽华说,排除一些重度遗传代谢疾病或者基因病,大部分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在家长积极配合下康复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该科室,近半精神发育迟缓的孩子康复训练后接近健全人水平,正常入托入园。“对于因遗传代谢或基因病引起的智力落后,侧重于对孩子基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以及问题行为的规范干预。”舒丽华说。

去年,市中医医院对140多名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如今多数家长残疾预防意识普遍增强,注重早期筛查结果。如果能早期发现问题并提前干预,对孩子康复会很有利。”舒丽华说。

应救尽救,康复之路更顺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连续多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为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王红杰表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市残联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着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根据《平顶山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在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方面可获相应补助;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年龄放宽到16岁。残疾儿童康复平均补助标准为1.6万元/人/年,有结余救助资金的县(市、区)将补贴标准提高至2万元;接受门诊康复的残疾儿童参照执行。

为了让残疾儿童获得更便利的服务,下放定点康复机构认定权限至各县(市、区)。目前,全市已有47家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共设86个康复项目;全市范围内县(市、区)残联均可受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

为了让残疾儿童康复之路更顺畅,市残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相关文件,畅通残疾儿童异地康复救助服务渠道,精简经费结算流程和结算方式,方便残疾儿童家庭申请异地康复和救助,为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提供政策保障。去年,文件重新修订,再次减少了结算资料要求,简化表格填写,提升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细化服务水平,打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最后一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