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确定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3-02-15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李科学)残疾儿童像是折翼天使,既寄托着家庭的希望,也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记者2月14日从市残联获悉,我市2023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已确定,今年将为不少于1469名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孤独症孩子的快乐时光

“荡高一点,荡高一点!”

2月13日下午,位于东安路北段的市启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感统训练室里,7岁的乐乐坐在动感秋千上,欢喜非常。康复训练老师史承杰将秋千轻轻推向前方。摆荡中,乐乐一捕捉到机会,就赶紧将手里的沙包投向圆环前方的筐里。

“太棒了!”听到老师的称赞,乐乐高兴得笑出了声。

乐乐是一名孤独症儿童,4岁半进入启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融合支持园,同时进行康复教育训练。初来时,乐乐没有语言反应,对颜色、形状等都没有认知,也不与人对视,呼名没有反应。经过3年的个别化康复训练,如今他可以与人交流,认字、拼音、百以内加减运算等学业能力都已具备,达到进入普通小学的水准。

动感秋千是乐乐最喜爱的康复训练项目之一,锻炼视动整合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和姿势稳定性。“旋转跳”前跳时需要转体,落地时转体180度。沿着地面格子从训练室这头跳到那头,再跳回来,乐乐每一跳都能准确完成。

启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服务心智障碍者为主,2019年开始致力于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经严格评审、公示,去年成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目前,中心有28名孤独症、发育迟缓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

多间一对一训练室里,老师耐心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力,教孩子说话;多功能教室里,孩子们共同协作,锻炼竞争、合作意识;预备融合班的孩子们学习拼音、加减法等文化知识,为就读普通小学做准备……

“对孤独症孩子来说,行为和情绪控制干预最重要,学业和社交能力还在其次。”该中心教学主任余思媛说,很多孩子刚来时不能安坐,不听指令,有些还有攻击、自伤行为。要让别人接纳,孩子们先要适应社会,做到不影响别人。中心对孩子进行评估,再根据短板、优势制订训练计划和学习内容。

5岁多的子辰已进行康复训练一年多,现在正接受一对一语训。子辰小时候会喊爸妈,两岁半时不再说话,出门不听指令疯跑。3岁时,子辰诊断出疑似孤独症伴随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落后,到医院进行过康复训练。

一些对孤独症不了解的朋友劝子辰的妈妈张女士,孩子到幼儿园后多和小朋友接触自然就会说话了。“我也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承认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入园后,老师发现子辰的异常,劝张女士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刚到康复中心时,子辰只会无意识地发“爸爸”的音,从不与人交流。两位老师共同制订了系统训练和学习计划,仅行为纠正就进行了两个月。孩子学会等待、分享等之后,才开始语言康复训练。

起初,张女士也崩溃过,“每天哭”。孤独症孩子会有刻板行为,例如固执地挑食引起便秘,很痛苦,“很多食物不吃,无法劝服,很多孤独症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孩子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没法讲道理,家长只能陪着。

希望重现,张女士的心态渐渐乐观起来。“以前没想过孩子能达到现在的状态:饿了、饱了、渴了,想吃馄饨、面条还是米饭,都会自主表达。”子辰接受康复救助,每年可以补助1.6万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融入社会,正常生活。”中心负责人余亚红说,经过康复,如今已有数名孤独症孩子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康复救助人数逐年增长

“我省已连续5年把‘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市残联二级调研员刘冠军表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以来,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重燃希望。今年,我市将为不少于1469名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刘冠军说,目前,全市可供残疾儿童监护人自愿选择的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41家,各县(市、区)残联均可受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不只要增加定点康复机构的数量,更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康复效果。”为此,我市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强化行业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为让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最佳康复期得到救助,最大限度减轻残疾程度,市残联与卫生健康部门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摸排,保障残疾儿童能够及时接受诊断与治疗。

刘冠军表示,目前,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并运行。作为全国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积极探索儿童早期康复救治,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目前,我市正加强从市级、县级、乡镇直至村(社区)的分级康复体系建设,让康复体系上下贯通,切实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康复救助这样申请

哪些孩子可以享受康复救助?如何申请?就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刘冠军进行了详细解答。

哪些儿童可以申请康复救助?

具有平顶山市户籍或居住证,有康复需求和康复意愿,并经诊断或评估认定有康复训练适应指征和有康复价值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年龄放宽到16岁。

多重残疾儿童同一周期内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残疾类别接受康复救助。

补助标准是多少?

救助内容和标准参照《平顶山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执行,手术及康复训练均有补助。其中,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平均补助标准为1.6万元/人/年,有结余救助资金的县(市、区)残联可将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2万元。视力残疾儿童进行视觉康复训练平均补助标准5000元/人/年。优先保障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的残疾儿童、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和个人自付额度较大的残疾儿童。

康复训练时间为每年10个月,不足10个月的可根据本地平均每月补助标准,按训练月数补助康复费用;接受门诊康复的残疾儿童参照执行。视力残疾儿童训练时间为5个月。

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省内外异地康复的需开具异地转介服务申请),经县级残联审核通过,转介到残疾儿童监护人自愿选择的定点康复机构,按救助对象实际康复周期补助康复费用。

申请康复救助的流程是什么?

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委托代理人)持残疾儿童的户口簿(居住证)、康复机构诊断/评估证明、3张2英寸免冠照片,填写《河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备案表》,选择意向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到县级残联办理。

县级残联对符合康复训练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审核登记,及时录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系统,协调有关定点康复机构做好康复安置。需要下一周期连续康复训练救助的,经县级残联审核需重新办理手续。残疾儿童到选定的定点康复机构办理康复训练注册登记,接受康复救助。 (文中所涉及孩子均为化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