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民峰)2月24日,从市总工会传来消息,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中原大工匠、鹰城大工匠、鹰城工匠,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鹰城工匠培育工程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提出,要深入贯彻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每年遴选30名至40名鹰城工匠培育对象,带动各级工会形成梯次合理的工匠培育体系,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鹰城工匠培育对象要求政治素质过硬,有3年以上一线生产工作经历,践行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突出的技术技能素质,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职工为主,兼顾其他行业。鹰城工匠培育对象应在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等“工匠五力”上具有发展潜力。
——引领力。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担当,承担本单位、本行业的工作重任。始终秉持工匠精神,不断超越进取,突破行业先进水平,引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获得县级、市产业(系统)或企业级工匠。
——实践力。在本岗位核心业务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鹰城工匠应获得技师以上技能等级,或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提升的韧劲,不断提升知识技能,或有相关学习经历。
——创新力。善于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分析、总结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生产优化等方案。持续开展技术改进或项目研发,形成工艺工法、专利、行业标准等知识产权。取得的创新成果、实施的生产优化等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攻关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并发挥重要作用,获得市级以上或行业的科技奖项。协同科研人员、工程师及其他技术技能人员在创新链、产业链中研究解决制约本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传承力。注重总结、归纳、提炼已有技术技能,积极开展师徒帮带,培养出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技能人才。积极参与推动本行业知识技能的智能化、数字化,促进专业知识技能与智能工具相融合。
根据实施办法,鹰城工匠培育对象培育期一般为1年,其间,市总工会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创新项目攻关等方式对鹰城工匠培育对象进行系统化培育,全面提升培育对象综合能力素质,实现由工到匠、由匠到师,并为每名培育对象安排1万元培育经费。培育期满,对完成培育任务并评价合格的培育对象进行评分排序,按照兼顾行业类别、评分由高到低的原则,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第1名至第10名颁发鹰城大工匠证书,为第11名至第40名颁发鹰城工匠证书。
市总工会支持鹰城工匠培育对象建立以其为领衔人的创新工作室,发挥集智创新、技能提升、技术协作、成果转化作用;推荐优秀的鹰城大工匠、鹰城工匠参加中原大工匠、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