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玺玺 常洪涛 杨德坤 朱江淼 孙聪利 张亚丹)2月18日,出席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审议2025年度平顶山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等内容,大家围绕报告谈感受、说打算、提建议。
代表们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实际,以数据说话,总结2024年工作实事求是,安排2025年工作科学合理,文风朴实、内容充实、数据翔实,是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凝心聚力的高质量报告。今年,我市第一次以人大代表票决的形式确定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引起了代表们热切关注,大家表示,民生实事的安排研判充分、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贴民生、聚民意、暖民心,令人期待。
王凤云代表说,教育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家庭,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候选项目都有具体安排,令人欣慰。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她将用心用情履职尽责,带领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全体师生不断增强市民的教育获得感,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打造阳光教育特色品牌;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深化“五育并举”,重视科学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精神健康,让孩子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让阳光教育理念浸润生命底色。此外,我市把实施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提升工程纳入今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她将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长效化贡献力量。
“报告提出要‘在文化传承发展上持续加力’,用大段笔墨进行安排,尤其提到‘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全面提升陶瓷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等内容。作为一名来自陶瓷行业的市人大代表,我感到十分振奋。”袁留福代表说,他将以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继续用心守护非遗,希望进一步推进乡村文旅融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验馆,赋能我市文旅发展,让“流量”成“留量”,将“人气”变“财气”。我市今年安排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都是群众关切、期盼的,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发挥代表监督职能,助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温暖答卷”。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是我市2025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李长山代表说,他将立足本职岗位,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推进村庄发展。一是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红色物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依托卫东区蒲城古陶文化产业园,因地制宜谋划建设红土沟高端民宿,带动村民增收。三是打造新月湿地公园和研学基地,进一步提升村庄颜值。四是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不懈努力。
“平顶山市是国家首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现代水网及沟渠水系连通建设,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长期在基层水利建设一线工作的刘培郎代表说,报告对农业、水利等事关国计民生实事的事项着墨较多,方向性、可操作性强,下一步,要结合农村末级灌排沟渠建设,引水入田、引水入村、引水入塘,打造“外引内连、河渠交织、城乡一体、循环高效”的现代水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意义重大;要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切实扭转“重建轻管”局面,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同合作机制,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确保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实事求是,安排今年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安排也贴民心、顺民意。”李庆敏代表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更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内容,尤其是“从幼儿园普惠性资源增加,到小学改扩建,再到教育集团新创建;从工匠态度到教育家精神,从学生‘五育并举’到群众的体育运动”等内容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她将脚踏实地把教育这件大事做好做实,带领诚朴路小学师生共同打造优质课堂,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特色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报告立意高远、目标明确、举措务实,透过报告我切实感受到了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谋划精心,切实体现了民声民愿。”魏齐秦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嵌入文旅、商贸、体验等业态,让他深受启发。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深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他将和滍阳镇西滍村一起加快“水韵西滍”项目落地,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整合及可持续发展,把带动乡村旅游作为“水韵西滍”项目的核心,吸引投资与人才,提升产业效益,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