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检察院全力守护文化遗产瑰宝——
以公益诉讼之力守护非遗之美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4-09-19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王民峰 通讯员 陈彦培)一砖一瓦跨越古今,一技一艺传承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当非遗保护遇上公益诉讼,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市检察机关创新实践,用鲜活的“平顶山样板”书写守护文化遗产瑰宝新篇章,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依法履职,用心守护最美天青色

我市拥有数千年的制陶史、千余年的制瓷史,陶瓷琳琅满目,其中被尊为中国瓷器巅峰的汝瓷最为耀眼。

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让汝瓷名满天下。汝瓷,始于唐朝,盛于北宋,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加强汝瓷文化保护传承,是我市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座谈会、研讨会、推进会,围绕叫响“汝瓷之源”、重振“汝瓷之都”辉煌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

如何守护汝瓷“非遗明珠”,以检察力量助力汝瓷创新发展?依法深化履职,就是最好的答案!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向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检察建议,就是生动的例证。

“有网店以代理销售名义,冒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之名销售非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侵害了汝瓷地理标志的利益。”今年3月,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

汝瓷产品原料、烧制都在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有任一项或两项来自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之外的外加工瓷器,均非汝瓷地理标志产品。

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印发调查问卷表,走访调查13家汝瓷企业,了解市场企业地址、生产产品原料来源、销售中使用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种类等情况。经查明,相关部门对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缺乏有效保护措施。

7月3日,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向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其打击擅自使用汝瓷地理标志的生产、销售违法行为,加强对相同或近似产品上使用汝瓷地理标志“搭便车”行为的规制和打击……

收到检察建议后,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开通投诉热线;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对汝州市汝瓷生产企业共计62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签,实现产品可追溯,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强化行政执法,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行为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内容,对3家非法销售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汝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专项实施方案》,汝州市政府出台《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关于建立汝瓷文化保护协作机制》等文件,为汝瓷保护构建了长效机制。

目前,汝州市、宝丰县、石龙区等地拥有汝瓷生产、销售企业、研发机构近千家,年产值30亿元,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项监督,推动曲艺焕发新活力

“这一大片玉米地,就是闻名全国的马街书会主会场。”9月18日,在马街书会击鼓说唱俑雕塑前,宝丰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孔凡超说,马街书会历经700余年,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马街书会,许多人会想到“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观万卷书”的盛况。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千座书位中,吹拉弹唱、丝竹檀板,构成一幅生动的民情风俗画卷。

马街书会沿应河而兴,主会场就在应河岸边。两年多前,宝丰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发现,应河桥主桥内土堆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另有一处排污口向河道内排放污水。该院迅速成立非遗保护专班,通过无人机航拍、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应河基本情况,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应河治理。收到检察建议后,杨庄镇政府和相关行政机关及时清理土堆,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治理河道排污问题,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确保行洪安全。

如今,应河潺潺,水清岸绿,一泓碧波如同翅膀,守护着这道最具特色和底蕴的风景线。马街书会会场周边建成的中华曲艺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已打造成为4A级景区。

改善马街书会主会场及周边环境后,保护技艺传承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走访三弦书传承人余书习老先生时,技艺失传的担忧让检察官心里五味杂陈。仅仅是三弦书面临传承的窘境吗?通过进一步走访,该院检察官发现其他非遗同样面临后继乏人、社会公众缺乏保护意识、保护仅限于文化部门等问题。

该院随即开展了“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和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沟通,通过教学传承、演出服务、购置传承用具、打造修缮传承所等方式给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扶持。

“非遗夜市”应运而生。每到仲夏时节,在宝丰县周庄镇陈营社区,“非遗夜市”就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准时展开。刺绣、糖画、剪纸、竹编、烙画……“赶集”的市民和游客往来如梭,检察官化身法治宣传员,给商户讲解非遗小常识,喧闹市井中,法治护航下的烟火气不断升腾。

“前两年特别担心演艺失传,现在在书会亮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看到三弦书这门艺术后继有人,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余书习的长子余泮宏高兴地说。

协作联动,绘就非遗保护同心圆

守护汝瓷之美,点亮曲艺之光,是全市检察机关开展“非遗+公益诉讼”保护模式、守护文化遗产瑰宝的一个缩影。

我市文化资源丰厚,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5273处,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居全省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传统古村落21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现有建档古树名木4356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文物破坏与保护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该怎么保护和传承呢?两级检察机关以实际行动作答。

“两级检察院立足我市文物和文化遗产丰富的实际,积极发挥公益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林海说。

我市检察机关建立派驻联络员制度,组建“检察官+技术+法警”办案团队,会同41个部门联合会签《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调查取证等六项机制,并利用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优势和数字赋能等“外脑”,凝聚起“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力量。

此外,我市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成立的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官办公室,依托基层法律监督联络站,借助在马街书会等四地成立的公益诉讼基地,让非遗“护”得好、“活”起来、“传”下去。

同时,我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活动,通过公开听证、诉前建议、行政起诉等方法,共办理案件37件,实现多方协作配合的信息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4月19日,市人民检察院、鲁山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楚长城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长城保护专刊。我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成为全省检察机关豫检品牌项目。

延续400多年的宝丰魔术、700多年的马街书会、1000多年的汝瓷烧制技艺、4000多年的宝丰酒历史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每一次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都在补全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脉相承的强大拼图,让鹰城人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行走在鹰城大地,现代法治精神与非遗保护传承交相辉映,宛如镶嵌在金秋画卷上的璀璨明珠,愈发熠熠生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