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新动能 奋进百强市·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行
双核驱动比翼飞——解码平顶山制造业新特质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4-07-25 浏览次数: 浏览

两次决策,影响深远。

2016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建设中国尼龙城的战略决策。

2023年,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大力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加快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的重要部署。

“两城”驱动,一个深耕产业,一个聚焦创新,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良性互动,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新篇章。

中国尼龙城奋楫笃行

道路上,满载货物的车辆来往不断;碧空下,现代化的企业比邻而居,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奋进新时代,中国尼龙城建设正以雷霆之势,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跳出传统发展路径,摆脱偏短、偏粗、偏重的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尼龙城,躬耕新兴产业赛道,是市委、市政府基于我市资源、产业等优势作出的战略选择。

八载砥砺奋进,中国尼龙城建设不舍昼夜,拔节生长,向着集群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迈进。

2月28日,河南神马氢化学公司氢氨项目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7亿元,年产40万吨液氨和4亿立方米氢气及相关副产品,是为解决中国尼龙城外购原料成本过高而建的,每年可降低下游企业采购成本3亿元至6亿元。

氢氨项目位居尼龙产业链顶端,往下游走的高端项目也在“赶忙”。5月31日,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屹立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强强联合进军高端尼龙66纤维市场,进一步延伸大尼龙产业链。

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我市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由燃料到原料再到新材料,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尼龙原料不断做强做大,目前尼龙原料年产达288万吨,以原料为支撑构建出化纤纺织、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带来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引领尼龙产业关联发展,加速形成精细化工、聚氨酯产业集群。目前,精细化工产业建成企业15家,在建项目20个;聚氨酯产业建成10万吨鞋底原液、12.5万吨聚酯多元醇、5万吨TPU等项目,总产能35万吨。”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明毓介绍说。

中国尼龙城形成从上游的煤焦化工、尼龙原料,到中游的尼龙中间体、聚合,再到下游的改性注塑、纺丝织造,以及聚氨酯、聚碳酸酯等的全产业链条,打通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尼龙66工业丝全球市场占有率37%,稳居世界第一;尼龙66盐、66切片产能亚洲第一,己二酸产能亚洲第二。

绿色是发展的最美底色。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资源互相利用、要素共享、工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发展新格局,绿色赋能中国尼龙城产业链生产成本降低20%,迈入绿色发展轨道。

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通过管道引入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科技公司排空的己二酸尾气,年产18000吨氧化亚氮,出口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供不应求。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科技公司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2023年,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绿色化工园区名录”。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作为中国尼龙城的核心区,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企业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技术化信息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尼龙产业集群积厚成势,成为全市核心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刘明毓说。

走进氢化学公司中控室,布满墙面的大屏幕实时显示关键岗位、工艺设备的运行信息。该公司建成DCS、SIS、CCS控制系统,对生产现场15000多台仪表、设备进行监测和远程控制,替代80%以上的人工统计工作,能源管理效率提高10倍以上。与氢化学公司比邻而居的帘子布发展公司实施智能车间建设、推进数字化工厂转型,产能提升3倍,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0%。

产业变革,潮涌鹰城。目前,中国尼龙城入驻企业(项目)200余家,各类尼龙产品产能达到300万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十四五”末,入驻企业将达到400家,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35年,产值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白龟湖科创新城向新而生

7月19日,在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向前来交流学习的企业代表讲解尼龙产业链大数据智能导航、尼龙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的概念验证情况。

今年4月,由该院主导建设的全国首家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在我市启动。“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将发挥桥梁作用,完成从‘书架’到‘货架’的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平顶山乃至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链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该院有关负责人程方园说。

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省科学院与市政府签约共建的白龟湖科创新城重要科创平台之一。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一流创新要素,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变。去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鹰城特色,规划了面积为59平方公里的白龟湖科创新城,以“平台效能发挥”为主抓手,强化产学研融合,汇集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平台、人才、项目等,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地。

同时,我市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建设,下大力气打造、引进了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业孵化等方面成效日渐显著。

尧山实验室是我市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支撑,也是白龟湖科创新城的核心要素。目前,该实验室会聚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4个,吸纳包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在内的研究人员160余人,融合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家。实验室已完成高耐温烧结型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百公斤级/年的实验室级别小批量制备,正全力推进该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项目落地,估算投资约3亿元;与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泰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碳纤维车轮已完成初步制造,准备在宇通客车上进行试用。

经科技部批准的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重组入列,目前14个科研团队已入驻实验室,在研项目135个。

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攻关“14nm以下芯片用超纯铜电解液的研发及产业化”“抗紫外功能尼龙纤维制备的关键技术”等标志性创新项目9项,对首批企业需求较迫切、创新性较强且有一定研究基础的13项科研成果进行立项评审,牵头编制的国内首个《概念验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已于6月26日正式发布。

放眼整个白龟湖科创新城,多个科创平台建设在加快推进:平顶山创新馆、平高中试基地已建成投用,平煤神马双创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平顶山学院双创园等加快推进。目前,白龟湖科创新城落地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2家,形成三大平台引领、多个平台落地的良好态势。

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让平顶山的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新”景象。以白龟湖科创新城创新平台为引领,去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6%,居全省第五位;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居全省第三位;创新创业活跃度居全省前列。

“两城”共生共融双提升

在白龟湖科创新城,接骨螺钉植入人体内能被完全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由可降解塑料制作的餐具一年内就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全部降解吸收……

在中国尼龙城,尼龙科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重结晶技术生产出的己内酰胺产品填补河南省空白,产品质量国内一流;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引领尼龙66浸胶帘子布发展,全球每4个高速运转的轮胎中就有1个是“神马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双城”建设蹄疾步稳。

中国尼龙城、白龟湖科创新城不是割裂的、互不相容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推动“两城”共生、共融、共进、共荣,才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场效率,在双提升中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子落,促进产业融合升级。“两城”建设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中国尼龙城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白龟湖科创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两城”建设打造立体式产业链,白龟湖科创新城依托中国尼龙城的产业支撑,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前瞻技术研究,打造高能级创新链;中国尼龙城利用白龟湖科创新城这个载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瓶颈约束,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大融合,推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对标深圳“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白龟湖科创新城聚焦创新驱动,打造应用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成果转化等模式,助力成果得到合理转化;中国尼龙城作为承接载体,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研发产品批量生产等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及时就地转化。

全要素,赋能服务保障更高效。“两城”能否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强力引擎,关键看要素服务保障。白龟湖科创新城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不但可以为尼龙城提供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专业性服务,促进尼龙产业提质升级,而且强化了“两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同时,“两城”建设打通了科技、产业融通通道,促进要素流动更高效、科研人员往来更便捷,浇灌出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

中国尼龙城、白龟湖科创新城,这对耀眼的“双子星”,正推动鹰城“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