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鸿雨 李鹏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正值“三夏”时节,近日,记者奔赴我市各地,对提升小麦产量的灌溉、土地深松、中耕、“一喷三防”等诸多由“技”带来的丰收秘诀进行探访。
无人机飞防保产量
5月22日,汝州市纸坊镇牛王村种粮大户马文山非常开心。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他种的小麦进行了测产:亩(1亩≈666.67平方米)产620公斤,比去年增加36公斤。“今年增产因素除了水肥,还有无人机。”马文山说。
马文山没有购买无人机,每次都是租用同村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孙涛峰的。“涛峰种地讲科学,用药精准。今年春节后,我家的小麦共用无人机打了两次药,药都是涛峰配好的。”马文山说,像他一样受益的还有宝丰县、郏县的种粮户。
孙涛峰流转土地1600多亩,全托管1万多亩,半托管3万多亩,拥有大型烘干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和自走式卷盘喷灌设备等。“近年来,劳动力外流,谁来种地是个问题。我的目标是建立无人农场,让更少的人管理更多的土地,让同样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孙涛峰的植保无人机和多光谱无人机结合使用可以更科学精准地施肥。“多光谱无人机通过蓝光、绿光、红光和红外等多种光线拍摄,生成光谱图像,精准确定每块麦田的施肥量。也就是说,通过可视化录像,后台数据出具处方图,上传到作业平台,无人机就可以进行变量施肥,开展更加科学精准的田间管理。”孙涛峰说。
借助变量施肥、精准投药等新科技,孙涛峰2023年种植的秋粮每亩增收50多公斤。今年4月,他通过多光谱无人机了解到有一块小麦“偏瘦”,根据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建议,结合“一喷三防”,加强营养,目前小麦千粒重已正常。
微喷、滴灌润麦田
5月23日下午,郏县安良镇高楼村种粮大户任延旭忙着为泛绿的小麦进行“微喷”。
“很多地方都开始收麦了,你怎么还在浇水啊?”“我的小麦生长周期长,至少还得10天才能成熟。这几天气温高,墒情不好,正值小麦干物质沉淀阶段,再浇一回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小麦秸秆粗、根系发达,不担心因大风倒伏。”面对记者的疑问,任延旭答道。
任延旭1981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开始种田。他通过网络学习专家分享的经验,积极参加县、市组织的新技术培训,主动尝试微喷、滴灌技术,增加叶面肥喷施次数……这几年,他的小麦亩产量从四五百公斤增至约七百公斤。
“我们这里是山岗丘陵区域,地下水位深,地表水匮乏,仅有的老井储水量有限,每一滴水都很珍贵。从去年开始,我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长势,分阶段施肥、灌溉,去年亩产比上一年增加约100公斤。今年,我又拿出30亩做滴灌试验田,测产结果已出来:700公斤,目前郏县第一名。”谈及自己的创新之举,任延旭很开心。
在叶面肥喷施方面,任延旭在专家建议一年三次的基础上又增加两次,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生物菌剂,达到促分蘖、促生长、促根系发达等功效。
“另外,我还发现,要想田间少病害,务必保持田间地头、生产路上无杂草,或者无大株杂草,这样可以减少病毒宿主,避免病毒滋生传播。我的建议已被省农科院专家采用。”任延旭说,他计划明年对380亩小麦全部采用滴灌技术。
土地深松增产量
“2022年秋季对土地进行了深松,土壤透气性和肥力显著改善,今年小麦亩产平均比去年增加90公斤左右,估计可以多卖200多元。没想到土地深松后增产这么明显。”5月23日,鲁山县马楼乡种粮大户曹愧看着金灿灿的小麦说。
记者从鲁山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获悉,自2017年以来,鲁山县依托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大力推广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截至目前已在张官营、磙子营、马楼等乡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共11.14万亩。
土地深松是国家惠农项目。机械化深松作业可以打破犁底层,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起到涝能蓄水、旱能提墒的效果,较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深松整地还有利于土壤的水肥气热协调,提升地温,缩短作物生育期,促进矿物质分解和微生物活化,改善土壤肥力。根据鲁山县的测定,深松耕种的冬小麦和玉米平均亩产可达262.4公斤和707.2公斤,分别增产20.7%、24%。
舞钢市则依托农业技术提升,把“高产出”作为目标,累计配发撒施有机肥3万余吨,组织专业团队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在重要关口和不同时令对耕地地力提升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结构改良、高新品种引进、节水高效灌溉、粮食高产模式等技术上下功夫;持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在粮食作物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走村入户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引领农业发展实现从“传统增产”到“提质增效”逐步转型。
地力提升、绿色植保、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为农民所熟悉。“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已掌握、用得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先进实用技术。
风吹麦田千重浪。今夏,平顶山广袤的麦田必将上演诸多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