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文瑶)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国之大者”。
刚刚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为民情怀,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服务就业创业,大力推进健康鹰城建设,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坚决兜牢社会保障底线……通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筑牢民生之本
1月1日,市区鹰城广场人头攒动,2024年平顶山市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专场招聘会启动,208家企业通过现场推介、直播带岗等方式向求职者介绍企业情况、人才需求、薪资待遇等。
2023年,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培训26.19万人;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建立返乡创业人员实名制台账和全市返乡创业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全年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万人。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市坚持以民生为本,着力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7万人、268.57万人、68.9万人、43.58万人。
“县里专家定期来坐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郏县安良镇南街村村民郭暖说,她患颈椎病多年,夏天时病情突然加重,到镇卫生院就诊时发现县中医院大夫在坐诊。
2023年,我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市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已达到全覆盖,完成筹建公有产权行政村卫生室531所;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已建设完成218所;积极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全市累计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43003人、乳腺癌筛查44613人。
破解民生之难
不久前,89岁高龄、腿脚不便的杨兰老人住进了乡里的敬老院。“我有两个儿子,可他们太忙了,我自己愿意住敬老院,这里照顾得很好,离家又近,孩子们抽空来看看我就行。”杨兰说。
杨兰家住宝丰县肖旗乡李楼村,入住的是肖旗乡敬老院。得益于我市推行的“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肖旗乡敬老院完成公建民营转型,开始接收社会老人,开业第一个月就有18名社会老人入住。
我市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共有890家。其中,养老机构58家、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1家、乡镇敬老院88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9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1家、农村幸福院403家,床位共计30440张;培训养老护理员3385人次,18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年发放高龄津贴9035.285万元,惠及全市121692万名80岁以上老人。
2023年,市育新幼儿园湛南分园、市科技幼儿园、平顶山一中附属幼儿园3所市直公立幼儿园先后揭牌,可提供幼儿学前教育学位800余个。
过去的一年,我市在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方面持续发力,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7565个;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48所,实施校舍类项目93个,投入221.68万元,完成局属学校“拆墙透绿”工程197.2米,绿化面积1.63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3所高中,新增学位4720个,全市遴选8所优质高中与11所公办薄弱县中建立帮扶共建关系。
营造民生之暖
1月10日上午,风和日暖,市区矿工路和楝香街交叉口的游园内,几个居民坐在休闲椅上晒太阳唠嗑。一旁的地面平整干净,绿化带整洁美观。
从地势坑洼不平、环境脏乱差,到如今的平坦阔净美,卫东区黄楝树区域的蝶变,得益于黄楝树二期改造项目。在该区住建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有着25年历史的黄楝树区域完成了一次升级。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2023年,我市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安居工程,增强住房保障能力。全市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2个415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8个,惠及居民2151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1户,存量危房实现动态清零。
1月3日上午,在位于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综合楼的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语训室里,芽芽班十多名听力障碍的孩子在上课。
“我市是国家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城市之一。越早介入,康复效果越好。”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王红杰表示,去年全市共有40名孩子接受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救助。
2023年,我市对2754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完成目标任务的183%,基本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办好关键小事,解决民生大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以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鹰城的“赶考”路上书写出彩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