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意识 提升鹰城吸引力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4-01-02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牛超)1995年初,时任平顶山市委副书记的张振河给《平顶山晚报》点题,希望晚报推出一个话题,在市民中讨论一下如何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张振河说,城市意识也就是市民意识、文明意识,它体现在城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关系之中。世纪更替、时光荏苒,29年过去了,鹰城的城市意识提升如何,有何具体表现,记者根据晚报的相关报道,梳理了这些年来的变化。

“抢花”引发城市意识讨论

城市意识是指人们对城市和城市生活所形成的观念。张振河在当年指出,城市人口集中,市民居住密集,工商业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文明意识应该在人们的生活中渗透得更广泛、更细微。平顶山是座年轻的工业城市,应该通过舆论引导和感化、教育、培养,增强我市市民的城市意识,提高我市的文明程度。

1995年2月25日,《平顶山晚报》推出《关于城市意识的话题》专栏,用了10个月的时间,针对城市环境、邻里关系、城市交通、言行举止、社会公德等进行了报道,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文明”现象还是时有发生。1997年10月24日,市中心广场1000多盆鲜花被哄抢。当月25日—31日,《平顶山晚报》以《市中心广场喷泉旁鲜花被哄抢》《这是五年来最大的一起丢花事件》《没人要,没人管,就能抢吗》《自污脸面太不该》《少些看护者 多些心灵美》《营造文明环境需要各界努力》《提高城市意识 共建美好家园》为题,连发7篇报道,对“抢花”事件进行批评、剖析,市民也纷纷发声,表达看法,谴责哄抢者的同时,也呼吁大家共同增强城市意识。

宣传+立规,强化市民意识

城市意识的构建,宣传教育不可少,立规矩也很重要。狗患、中国式过马路……针对各种不文明现象,《平顶山晚报》先后推出多组针对性报道,强化市民意识,引导大家做文明市民。

2015年10月13日,《平顶山晚报》设置《文明你我他》栏目,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集中报道。市公安交管支队在市区主要路口部署警力,开展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对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教育并依法处罚,引导市民遵守交规。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出台《平顶山市城市养犬管理办法》《平顶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积极行动,引导、规范市民在公共场所的行为。

新华区湛河北路街道文园社区在辖区倡议“文明养狗,首先从为狗‘报户口、建档案’”开始,组织网格员逐户登记养狗信息,与狗主人签“文明养犬公约”。有了登记资料,谁家的狗咬人了、随地拉屎了,可通过比对照片资料,通知狗主人予以整改,让文明养犬成为一种习惯。

被狗咬过的市民吴女士说:“现在,大部分人遛狗都知道拴绳,而且随身携带塑料袋清理狗屎,市民的素质提高不少。”

文明意识塑造城市精神

从倡导城市意识,到“文明你我他”,再到“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多年来,《平顶山晚报》逐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

张亚欣今年40多岁,1998年上班,现任湛河区环卫服务中心环卫二所负责人。他说,刚上班时负责开源路南段市四院附近的卫生,“路况差,沿街的门店也脏,而且小商小贩很多,路面卫生很差”。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经常遇到“他在前面扫,商贩在后面扔”的现象,而且遛狗不拴绳的现象非常普遍,随时可能踩到狗屎。

张亚欣说:“现在,街头小商小贩都备有垃圾桶或垃圾袋,收摊时垃圾顺手就带走了,既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路面也干净多了。”

变化还发生在公共厕所。以前,市民在公厕乱写乱画,而且乱扔厕纸和烟头。随着创卫、创文渐入人心,这种不文明现象如今非常少见。

2023年12月22日17时许,记者到街头走访。在市区荟文街与建设路交叉口,交通标识清晰,市民穿越马路时,机动车均停车礼让;在市区建设路与光明路交叉口,红灯亮起时,行人均停下等待信号,无人闯红灯,骑电动车的市民都戴着头盔。

火车站是城市窗口。平顶山火车站广场的公厕整洁无异味,而且提供卫生纸、洗手液、烘手机,还铺设了轮椅通道,安装了带扶手的坐便器等无障碍设施,另外设有第三卫生间。公厕旁边的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备有茶水炉、充电插头、急救箱、微波炉、雨伞等,还有桌椅、板凳和休息室。小木屋里的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随时为市民提供帮助。

除了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市民的自觉配合,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也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据了解,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有66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有4000余支,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风气。

城市在不断发展,除了追求环境“颜值”,也在不断攀登文明高峰。市民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塑造了城市意识的灵魂,提升了城市的内在吸引力,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