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436个 涵盖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民宿康养等业态—— 乡村公共文化有了良性发展新动能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9-14 浏览次数: 浏览

9月9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闫口村村民魏玉红家,随着简板声声,闫口村文化合作社河南坠子学唱班公益课开课了。示范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魏玉红免费为戏迷教唱河南坠子,带领大家学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曲艺文化,感受曲艺文化之美。

“非遗公益课的开办,让更多村民了解到河南坠子的渊源,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河南坠子表演、享受到精彩的文化盛宴。”魏玉红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我市大力实施乡村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把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以“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品质发展;坚持统筹建设,推动均衡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坚持共建共享,推动融合发展”为原则,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市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聚焦乡村,重心下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相融合,让“末梢”变“前端”,激活乡村公共文化自主发展新动能。

乡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根源。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河南省委宣传部推动“八大工程”的任务要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以“文化合作社”为品牌抓手的乡村文化建设新路径。目前,全市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436个,涵盖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民宿康养等业态。

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以“抓试点,创新做法;抓培训,稳妥推进;抓亮点,各具特色”为思路,依托“乡村音乐厅”建设、“寻找村宝”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等活动,确定4个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试点村,分别为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

我市以“试点+推广”为实施路径,注重整体规划、统筹推进、重点保障,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挖掘乡村内生动力,发挥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乡村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全面建设。

2022年9月15日至1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调研团对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及乡村文化合作社服务效能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我市乡村文化合作社对助力乡村振兴所起到的作用。

2023年2月12日,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公布,宝丰县“乡村文化合作社:因地制宜聚焦特色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文化合作社在理事长、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学峰的带领下,“不卖门票,卖产业”,让文化优势变经济优势,打破地域界限,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成功举办了汝瓷展销会和乡村春晚。清凉寺村汝窑企业和作坊年产汝瓷45万件(套),产值超亿元,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一鸣书居创始人黄普磊牵头成立了郏县邱庄文化合作社,在郏县、宝丰等地建成了河南省第一批农村公益书吧,开设了一批汇聚艺术表演、阅读分享、美食体验等内容的“一鸣书居”图书馆民宿,探索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