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秀忠)今年7月27日,临沣寨文物保护工程(二期)顺利通过省文物局竣工验收。
位于郏县堂街镇境内的临沣寨存有明代民居、清代建筑、红石寨墙等,其中保存完整的古院落有10余处。整个村落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自明万历年间一直延续至今,是全国罕见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寨,被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称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2013年5月,临沣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沣寨文物保护工程(二期)共对朱氏祠堂、关帝庙、朱氏三兄弟核心院落之外的90处文物建筑进行维修保护。
保护历史文脉,文物大市显担当
我市深入推进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最大限度传承地方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最大限度在原貌整治、修旧如旧保护性修缮古建筑的同时,给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力。
平顶山区域内的古代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楚长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城建筑实物遗存,是中国长城之父。汝州风穴寺规模宏大,其园林式建筑风格在我省较为少见,塔林数量在全省排第二,仅次于少林寺塔林。香山寺的观音大士塔、蔡京碑双绝并立。叶县县衙是我国现存3座古代县级衙署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郏县文庙大成殿木雕精美,堪称清代佳作。郏县临沣寨的民居建筑,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元次山碑是颜真卿63岁时为其好友元次山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是颜体的代表作之一。近年来,我市加大古建筑国保、省保单位的维修、利用力度,其中汝州风穴寺、郏县三苏祠与墓、郏县文庙、郏县临沣寨、叶县县衙等争取国家古建维修、安全防护资金均超千万元。
据市文物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晓东介绍,我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已查明的不可移动文物点5273处,列全省第四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列全省第三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5处,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0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5家,是全省文物大市。
郏县水泉遗址,汝州洪山庙遗址、煤山遗址、阎村遗址、张公巷瓷窑遗址,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小李庄遗址,叶县叶邑故城春秋战国墓葬群、文集遗址,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市区应国墓地、蒲城店遗址等考古工作硕果累累,出土文物10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8000多件;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应国墓地两个考古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因为考古资料价值高,应国墓地、蒲城店遗址、张公巷瓷窑遗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等18处遗址和古墓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叶县余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我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共有5个县(市)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名录。
国家公园建设有新进展,楚长城叶县段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楚长城重点线段,并纳入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整体规划,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被评为二十六个“万里长城”形象标识区之一;叶县楚长城数字展示体验馆、宝丰清凉寺汝窑文化展示园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2022年,汝州煤山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和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获批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传承优秀文化,非遗保护氛围浓
今年8月9日,中国(平顶山)第二届官窑瓷器烧制技艺大赛暨中国汝窑“礼赞鹰城”全国陶瓷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在市美术馆与观众见面,风格各异、美轮美奂的作品一经展出便受到市民的热捧,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该展出将持续至9月20日。
以非遗为依托、为支撑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让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我市每年开展的非遗大集、非遗主题摄影作品巡展等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热情极高,为非遗保护营造出浓厚的社会氛围。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李文中告诉记者,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47项、市级185项、县级423项;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58人、市级126人、县级813人;有非遗传习所、展示馆1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传习所、展示馆、研究基地20家,形成了非遗保护名录、传承人群体、传承场所等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以马街书会民俗活动为代表的说唱文化和以汝瓷、钧瓷、鲁山花瓷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是平顶山非遗保护成果的两张名片。
作为曲艺名城,我市以马街书会为核心,以民俗为载体,通过对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打造了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对曲艺、民俗等说唱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目标,传承优秀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作为汝瓷文化之乡、中国唐钧基地,我市目前正在加大整体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陶瓷文化资源,培育传承群体,积极打造平顶山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使之成为我省靓丽的文化名片。
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等非遗保护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墨子古街、马街民俗园等景区,积极打造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依托郏县金镶玉展示馆、汝瓷博物馆等研学基地,开发非遗探究式、体验式研学旅行课程,厚植文旅康养产业文化IP。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我市深入挖掘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项目的文化内涵,加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具有品牌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高品质非遗产品,让非遗传承人在做好活态传承时既有情怀也有钱赚。同时,我市动员和组织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在抖音等电商平台开通直播,目前全市开通各类非遗直播平台20家,月销量超过3000万元,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传承及生产性保护收益提升的双重目标。
讲好鹰城故事,文博事业平台广
让文物活起来,讲好鹰城故事,传播好鹰城声音。
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博事业的一线阵地,在展示历史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市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5家,正在规划建设14家,初步形成了具有鹰城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文物保护成果进一步惠及人民群众。
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以来,市县财政投入4亿多元,建成开放了平顶山博物馆、舞钢冶铁文化博物馆、郏县博物馆、宝丰汝窑博物馆等一大批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我市博物馆数量跃居全省前列。
体系日益完善。我市形成了以平顶山博物馆为龙头,各专题和各行业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我市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藏品质优量多。全市馆藏文物5万多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000多件、一级文物50多件、二级文物200多件;时代从原始社会到近代,历史链条完整。
作用发挥明显。全市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
今后,我市将大力推进博物馆群建设,将建设以平顶山博物馆为龙头,以宝丰汝窑博物馆、汝官窑遗址展示馆,汝州汝瓷博物馆、青瓷博物馆,平顶山学院中国陶瓷工艺博物馆为支撑,以鲁山花瓷工艺博物馆、花瓷艺术博物馆,郏县博物馆,舞钢博物馆,叶县县衙博物馆,鲁山花瓷艺术博物馆等为补充的以陶瓷文化艺术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平顶山市博物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