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千年三苏的精神荣光 ——“古地新城平顶山的文化自信”系列观察之五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13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张鸿雨)7月9日,星期日,早上6点半,在郏县人民广场,前来参加书香郏县暑期经典诵读活动的孩子们精神抖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自郏县新城小学四(4)班的朱镕成在母亲王晓英的带领下,和30多名小学生一起诵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川有眉山,河南有三苏园,我们要借助三苏园这一平台,让三苏文化走进民间、走进生活、走进心田,使之真正‘活起来’‘火起来’。”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杨洪峰说。

代代村民来讲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月26日下午2时50分,郏县茨芭镇东坡学校上课预备铃声响起,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分别背诵苏轼的《赠刘景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学校位于茨芭镇苏坟寺村,苏坟寺村因三苏墓而得名。“校歌是《我爱苏东坡》,背诵三苏经典诗词是校规,我们已坚持几十年了,一年级学生必须会背10首。在我们村,就是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背上几句。”校长王广钦自豪地说。

自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夏苏东坡安葬汝州郏城上瑞里(即苏坟寺村)算起,苏坟寺村祖祖辈辈已守护东坡墓近千年。目前,该村共有377户居民,除一户邢姓、一户石姓外,其余375户均为王姓,无苏姓。

“东坡学校始创于1948年,1953年设立初中部,1992年初中部停办。当年的初中部声名远播,从这里考走了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苏坟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留勋说。

今年49岁的茨芭镇一中语文老师胡晓娜家住苏坟寺村,1993年从许昌市襄城县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东坡小学,之后调入镇一中,和该村同为教师的王东方结为连理。

王东方的爷爷王法治曾是东坡学校校长。“当时学校就建在三苏祠内,特殊时期,我爷爷将三苏祠内三苏元代塑像(全国唯一)用土坯垒墙保护起来。目前,元代塑像是三苏园镇园之宝,后来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爷爷病重前还特意到三苏塑像前拜谒。”胡晓娜说,之前三苏园没有建围墙时,她家和三苏墓直线距离不足50米,村民一直将三苏视为村民,“他们就是我们村的老人,我们理应守护他们。”

2006年,胡晓娜申报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她毫不犹豫地将主题定为三苏文化,没想到立项一次通过,几年内她接连收到各种奖项、证书。“我会继续把三苏文化融入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文化自豪感。”

该村二组23岁的王亦芳曾是胡晓娜的学生,今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目前已被宝丰一高录用。“小时候学习到苏轼诗词时,内心别样骄傲,因为苏轼墓就在我家门口。毕业论文我写的也是三苏主题的,答辩一次通过。”王亦芳说,目前学校给她安排的是高一语文,新学期她会组织学生到郏县寻迹、拜谒。

父子接力保苏墓

“先茔东南一坟坛,葬着宋朝一命官……原来是座宋代墓,苏辙次子苏仲南。内有两块墓志铭,还有瓷罐和瓷碗……墓志碑刻很明显,从此之后无争端。详查史料无疑点,两苏公认葬郏县。”7月6日下午,郏县三苏园同时迎来了许昌学院和周口师范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考察团。在三苏陵园外东南方向、苏仲南(苏辙次子)墓碑前,80岁的丁清和老人向大学生念起了自编顺口溜《苏仲南墓志铭》。

丁清和是郏县三苏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如今已退休23年,但只要有空他就会来免费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三苏,让更多人知道郏县,再辛苦我感觉都值。”丁清和说。

1978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盘活文物建筑、革命文物等各类资源”。1983年,郏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三苏纪念馆,丁清和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三位同事受命,前往距离县城23公里的苏坟寺村搞基建。次年,纪念馆成立,丁清和8岁的儿子丁国辉随他转到东坡学校读书。

“三苏墓和三苏祠早在1963年就被公布为我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当时历史特殊,我们来时,元朝时所建的墓和祠管理房屋都被占用,墓地荒芜一片、乱石遍地,墓前神道处的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等石雕被随意堆放。”回忆起往事,丁清和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因怕石雕被盗,连续多个冬天,丁清和就露天睡在石雕处。“当时文物贩卖猖獗,组织把咱派来了,咱就不能让组织失望。”丁清和说。2006年6月,三苏园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听头、有玩头,丁清和买来三苏书籍研读,走访村民收集整理三苏典故、传说,深入研究三苏文化。同时,他还自编了11首约1500字的景点文化顺口溜。如今,这些顺口溜被讲解员口口传诵。

1995年,三苏纪念馆招工,丁国辉积极报名。当时他正在市区经商,生意可谓红火,但成长于斯、热爱于此的他放弃了生意,与父亲成了同事。2014年3月,丁国辉担任第六任馆长。

“在纪念馆工作以来,丁国辉除了熟读三苏书籍外,还分别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安保、讲解等管理制度。”三苏园景区服务中心主任王晓锋说,在丁国辉带领下,三苏园景区收获满满:2015年,苏轼生平事迹展被省文物局评定为“优秀陈列奖”;2018年9月,景区被省旅游局公布为河南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11月,景区被中国诗歌学会公布为中国诗歌创作基地……

2016年,四川巴蜀书社编纂了300多万字的《三苏文化大辞典》,丁国辉被聘为编委,有关郏县三苏园的内容均由丁国辉撰写。

40年来,丁氏父子接续守护三苏父子,向游客讲述三苏园的历史变迁,传递三苏文化的厚重积淀,被传为佳话。

天南海北云守护

2023年1月31日,正月初十,当天下午,郏县三苏园广场人山人海。当天,国内首场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守护苏东坡”乡村春晚在这里举行。央视频、大象新闻、顶端新闻、平顶山微报等多家媒体现场直播。

整台晚会紧紧围绕苏东坡展开,始终飘逸着诗意,激扬着豪迈,奔放着梦想。村晚由郏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刘楠发起。节目均由苏坟寺村及周边村民参演,从酝酿到演出只有10天时间,村民怀着对三苏的深情厚爱,踊跃参与。

2022年8月25日,刘楠在苏坟寺村发起了“守护苏东坡”云村民项目,该项目以数字藏品作为媒介,以东坡精神为链接点,让爱护苏东坡、助力乡村建设的人团结在一起。项目的开展,让苏坟寺村迎来了“又一春”:中国传媒大学、平顶山学院为三苏园设计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目前我们正在联系生产厂家,相信‘云守护’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生机和活力。”王留勋说。

郏县高度重视三苏文化的研究和三苏文化品牌的建设,持续挖掘三苏文化价值内涵,先后举办了第四届、第十四届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和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暨全国第二十一届苏轼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论坛,并联合成立了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郏县苏轼研究会,创办了《三苏》期刊,出版了《苏轼与平顶山》《苏东坡与郏县》《苏东坡在中原》《千古风流》等书籍,有效提升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郏县苏轼研究会副会长刘继增广泛阅读三苏作品集及宋史、与三苏有关的历代书籍,走访全国多处苏轼遗迹遗址地,相继出版三部专著,同时撰写发表了“拜谒苏轼”系列问答题,从不同角度为读者解读三苏文化。

“三苏文脉延绵千年,东坡文化纵观古今。”2022年11月18日,第十二届东坡文化节在三苏故里眉山举行。眉山、郏县两地携手,联合全国18个苏轼遗迹遗址地在开幕式上共同发出倡议,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平顶山市和郏县向第十二届东坡文化节组委会、中国苏轼研究学会郑重提交了加入“东坡文化城市联盟”的申请。

“诗书千载,三苏荣光。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挖三苏文化,不断推进文旅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展示郏县的独特风貌,让郏县旅游因三苏而灵动起来、活跃起来。”杨洪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