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证,拓宽就业增收路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04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蔡文瑶)日前,全省人社系统稳就业工作会议通报称,截至4月底,平顶山市职业技能培训23.49万人次,完成比例位居全省第一;新增技能人才12.1万人,完成比例位居全省第二;新增高技能人才3.8万人,完成比例位居全省第一,3项工作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社会对技能立身、技能成才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群众、职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带动增收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自我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改变悄然发生。

以匠心谋划打造民心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民生工程。

如何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真正让百姓得实惠、能增收、有发展,我市下了大力气。

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谋划,专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参与、县区共建”的工作格局;将其定为2023年全市“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之首,制定工作方案,围绕3个方面10个专项,明确目标任务、时限要求以及责任单位;采取“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全面压实各方责任。

鼓励哪些群体重点参加培训,怎样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如何创新方式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培训质效?这些都对“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成效和认可度产生直接影响。

在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基础上,我市紧抓3类重点对象开展技能培训。一是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以一技之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和美乡村;二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以技能提升促进稳定就业;三是企业职工,加大直补企业力度,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以员工素质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

“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技能培训是关键。”7月3日,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树辉说,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我市从实用性、建设性、前瞻性3个方面发力,聚焦快速精准就业,开展特色小吃、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盲人按摩等技能培训,确保实际实用;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开展文化旅游、种植养殖、电工电焊、煤炭综采等技能培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再造新优势;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培育,开展尼龙新材料、特钢不锈钢、生物医药、碳新材料等技能培训,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同向发力。

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工作扎实,得益于前期的深厚积累。今年,我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进入快车道,不断释放强劲的发展活力。

以一技之长端稳就业饭碗

周先锋等4位一线技术工人被聘为首批首席技能大师,按规定享受集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倍的高薪;张治军等10位技术人员被聘为首批首席技术专家,享受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副职年薪待遇……在中国平煤神马,技能带来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我们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包含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等。在政策指挥棒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重视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向高技能人才的转变。”据中国平煤神马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集团已新增技能人才4.9万人。

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证是“牛鼻子”。

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制度,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技能类职业(工种)全覆盖。

“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岗位人员定级、晋级评价,服务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据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晗介绍,我市还创新院校学生评价政策,在技工院校、中高职院校中探索推广“课证融通”评价模式;改革评价收费模式,实行政府补贴,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均可在清单内的机构免费参加评价。

截至目前,全市备案评价机构228家,其中企业评价机构134家、院校评价机构26家、社会评价机构44家、专项能力评价机构24家,初步满足了我市各行业、各类职业的评价需求。

一份证书,不仅是就业择业的通行证,而且是劳动水平的证明。

叶县马庄回族乡张庄村村民赵文龙从事建筑装修行业8年多,过去因为没有职业资格证,每月比别人少拿1000多元钱。“春节期间,村里宣传说有免费培训,培训完了可以考证,我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现在有了证,我一个月也能拿七八千元工资。”他说。

如今,越来越多劳动者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以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开展“春节送技能、持证增收入”专项培训评价服务活动。叶县九龙街道刘疙瘩村村民孔帅杰之前一直在浙江、北京等地打工,趁此机会,他参加了叶县云课堂培训,后在街道推荐下,到昆山一家电子厂工作。“一听是叶县的,人家二话不说都要了!这出去后不再是苦劳力了,干的也是技术活儿,算是吃上技术饭了。”孔帅杰兴奋地说。

叶县是劳动力资源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7万人。近年来,该县把加强技能培训作为抓好劳务输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持续擦亮“劳务输出大县”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名片,更是一种质量认证。

我市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规范化培育方面着手,深入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对已经相对成熟的劳务品牌,强化规范化管理服务,整合优化资源,做强做响;对从业人员规模较大,但还没有固定品牌的劳务产品,抓紧确定劳务品牌名称,聚力品牌化发展;对技能特点不突出、分布较为零散的劳务产品,总结品牌特征,逐步引导形成劳务品牌。

“依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我市相继培育了汝州瓷器、舞钢织女、宝丰电商等16个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劳务品牌。”市人社局职建科科长郭邦国说。

让广大群众就业有“术”、致富有“路”,技能是关键。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努力造就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步伐将更加坚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