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产业发展的神奇“魔力” ——“古地新城平顶山的文化自信”系列观察之二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6-28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巫鹏)“上至七十九,下自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在“中国魔术之乡”宝丰,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当地魔术文化的普及。6月26日,记者来到宝丰魔术的发源地宝丰县赵庄镇,亲身感受“魔术+”带动产业发展的神奇“魔力”。

魔术文化源远流长

“魔术大会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6月26日,在赵庄镇周营村,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申红霞说。

今年5月26日是农历四月初八,2023河南·宝丰魔术大会在周营村魔术文化广场拉开帷幕。300余名魔术艺人欢聚一堂,大秀绝活,以技会友,魔术、歌舞、杂技及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

宝丰魔术历史悠久,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繁衍于明清,昌盛于当代。在赵庄镇,一直流传着春秋时期外号“魔王”的大将军通过施展魔法保卫村民的传说。

赵庄镇魔术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有传说,而且有实物佐证。上世纪80年代,该镇吴庄村寄料自然村出土的汉砖上发现有杂耍戏法表演图案。在魔冢营村,建于唐宪宗时期的云水寺大佛殿前三间卷棚内的东西墙壁上,绘有几组魔术表演图案。1988年冬季,岔河寺村村民丁发记在院里掘出一个宋代三彩瓷枕,枕上绘有“双狮斗宝”图案。随后,魔冢营村村民赵现又在田间挖出一个宋代瓷枕,上面绘有魔术“吞剑”表演图案。

申红霞说,宝丰魔术的道具大多是农民艺人研制出来的,它取材简单、造价低廉,巾、帕、碗、球、纸等都可作为表演道具。农民魔术师在演出时顺手拿起一个物件便可表演,群众乐于接受,具有大众特征。

“宝丰魔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世代传承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传承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红霞介绍说,2021年5月24日,幻术(宝丰魔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创新发展另辟蹊径

“民间魔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又反过来造福人民。千百年来,乡域艺人靠它养家糊口,演艺谋生。改革开放后,农民靠它增收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县域、乡域经济的发展。”赵庄镇党委书记兰华介绍说,改革开放后,赵庄镇农民魔术师纷纷组建魔术团外出表演,取得了良好效果和不错的经济收益。以魔术为主,曲艺、歌舞为翼,武术杂技为辅的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迅速兴起,魔术表演成为当地一个支柱产业。

“宝丰魔术表演一直是人们精神娱乐和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群众演艺致富、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申红霞介绍说,上世纪末,宝丰县已拥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千余家,魔术演出涉足全国各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魔术演艺团体遭遇了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的冲击。一时间,社会上走街串巷的演出团队难以维持生计,相继解散。

眼见传统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赵庄人又想出了新的生存办法,依托魔术开辟了另一条经营之道。

谈起宝丰魔术文化和“魔术+”产业发展,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很有发言权。

马豹子是土生土长的大黄村人,1990年,18岁的马豹子中学毕业后不久,就组建魔术团外出表演。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马豹子不仅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自己的演艺事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9年,马豹子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看到演出市场的不断萎缩,他和大家一起,把传统魔术演艺巧妙地与商品销售相融合,拉长魔术文化产业链条,促进魔术文化产业转型,形成了“以演艺为抓手,不卖门票卖产品”的新营销模式。

“魔术+”带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黄村群众依托本地魔术文化优势,利用土地流转释放的富余劳动力,通过“魔术演艺+销售”的新业态,带动了小商品贸易和魔术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利用“魔术+”文化业态,马豹子和村党支部结合镇区规划,打造大黄小微企业园,吸引了包括魔术演艺、道具研发、灯光音响销售、汽车销售代理、门窗加工、网络购物、百货商品批发、物流运输、餐饮服务在内的300家小微企业及商户入驻。

大黄村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23家商户与22家出版社对接,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年销售额约4亿元。大黄小微企业园和农村图书批发市场每年创造经济收入15亿元,辐射带动全国各地13万人就业。

居安思危。在线下批发市场销售火爆的同时,“魔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走到线上。

“我们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现在有十几名主播,每月可直播带货三四百万元。”河南万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兵兵说。

走在万购直播街区,只见各种文玩手串、工艺品、化妆品、渔具、小家电等应有尽有。“这是大黄村和岔河寺村联手投资建设的万购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通过对外招商,已经引来众多返乡创业人士入驻从事电子商务。”赵庄镇党委宣统委员杨炎说。

2020年,大黄村立足资源优势,结合魔术、图书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建成电商直播产业园,并引进传媒公司,整合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网络直播销售模式,吸引电商供应链企业进驻,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人创业和就业,魔术文化不断发展裂变,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大黄村共有电商企业近90家,直播间近120个,电商培训基地2个,带货主播200余名,日均发货量4万单左右,整体电商销售额上亿元。

大黄村还借助宝丰县出台的电商发展规划和渔具电商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渔具电商产业。成功引进集渔具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链条发展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渔具电商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鱼竿、鱼漂、鱼钩等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完善进一步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大黄村建成渔具电商供应链基地5个,渔具产品生产线20条,培育渔具电商企业120余家,自主品牌18个,带动2万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致力把‘小魔术’做成‘大产业’,牢牢把握魔术文化这个‘根’,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开拓创新,让宝丰魔术这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