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市文艺战线打造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综述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11-29 浏览次数: 浏览

11月25日,初冬暖阳下,郏县冢头镇古镇大道旁的一处大院内,不时传出阵阵铿锵的器乐声和高亢嘹亮的戏曲唱腔。几名演员正在排练《情满幸福院》,备战省黄河戏剧节大奖赛。

近年来,我市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致力于打造精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数百项,不断铸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中,电影《棒槌萝卜狗》获国家电影精品工程大奖,报告文学《国瓷之光——李国桢传》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豫剧现代戏《驻村书记》、广播剧《驮在背上的深情》等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我市国家一级演员楚淑珍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书法家郑庆伟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李松山获得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

为时代放歌

11月28日上午,在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排练大厅,20多名演员在复排大型现代廉政豫剧《第一粒扣子》。

这是市纪委监委、中国平煤神马纪委、卫东区纪委监委和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继廉政豫剧《使命》之后联合打造的又一力作。该剧通过女大学生冉燕打工时因拒绝骚扰而摔成重伤一事,牵出一桩官商勾结的腐败大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第一粒扣子》从人性深度和艺术高度揭示了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中国平煤神马豫剧团团长、男一号韩晓伟说,该剧于今年7月21日首次公演,目前已经巡演20场,万余人次观看。本次复排是为了进一步打磨唱腔、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细节,力求使其成为精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聚焦脱贫攻坚的豫剧现代戏《驻村书记》,描写民族工业发展的长篇小说《痴心》等都是讴歌时代的作品。

2015年6月,中国平煤神马豫剧二团以“河南最美村官”徐克俭为原型,创作编排出《驻村书记》,当年8月首次在中国平煤神马六矿登上舞台。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徐心民为改变家乡的穷困面貌,辞去县工商所所长职务,回村担任驻村书记,并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幸福之路的奋斗历程。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作品,也是最有力量的作品。市疾控中心驻鲁山县辛集乡白村第一书记李河新5年前看过这部戏,至今仍记忆犹新:“当驻村书记就要像徐心民一样,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真正与村民打成一片,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为人民抒怀

《情满幸福院》取材于郏县幸福院的德善故事,由市慈善总会主导编排,郏县海宣池曲剧艺术发展中心承演。

“这部戏已经在郏县、舞钢、叶县等地巡演了近10场,目前仍在精心修改打磨中。”11月28日,郏县海宣池曲剧艺术发展中心负责人、我市知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少军说。

《情满幸福院》讲述了农民程大憨为救人导致女儿丢失,20多年寻女过程中传播人间大爱,创建幸福院托起老人晚年幸福,后通过幸福院迎来女儿回归的故事。

周少军从事戏剧艺术表演多年,他说:“戏剧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要来源于生活,根植于人民。只有从老百姓中来,服务老百姓,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喜爱、认可,才是好戏。”

《情满幸福院》在反映养老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又有人生况味。一经上演,备受关注,我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等名家为该剧“把脉”献言,北京一些影视制作公司正谋划筹拍同名戏曲电影。

“融入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受欢迎。”这句话在公益抗疫歌曲《白衣里有个妈妈》推出后得到进一步验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无数医护人员逆向而行。我市退休老人王楚雪、郑响声联袂创作了《白衣里有个妈妈》,制成MV后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词作者王楚雪今年73岁。他说,好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就没有好的作品呈现出来。看到我市众多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王楚雪深受感动,就试着以孩子思念“医护妈妈”并为其加油的场景为线索,写了歌词。

曲作者郑响声说,歌词里有不舍,表达着母亲和孩子相互牵挂的深情,同时还有坚强,有温情和温馨,令人动容。

“我身边有很多当妈妈的同事多次舍小家为大家,外出参加抗疫。当时,大家听到这首歌后都被感动得泪流不止。” 11月28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刘亚莉回忆说。

为城市代言

“好的作品能为城市代言,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平顶山民族乐团驻团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崔凯说。

2021年,崔凯开始深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风情传说、历史遗存的文化内涵,相继创作了包括《花瓷》《钧在我心》《在香山静静听》《诉衷情》《月上小峨眉》《汝情》等十几个部分构成的室内乐套曲《鹰城记忆》。“每当我带着这些作品到外地演出、推介我市旅游资源时,都能赢得当地文旅界人士的好评和赞叹。”他说。

平顶山民族乐团是我市唯一的一家专业乐团,推出的原创乐曲《平顶山组曲》(分为《香山》《白龟湖》《马街书会》《汝瓷》《鹰城畅想》5个乐章)、管弦乐《尧山日出》《苏园夜雨》等,曾在我市演出多场。

“一首乐曲对应一处景点,立体式鲜活推介我市独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崔凯说,《平顶山组曲》曾代表我市参加在郑州等地举办的“老家河南·乐享平顶山”新作品音乐会,引起广泛关注。

市民董新铎年过五旬。2019年,他和家人一起到四川宜宾旅游,在一古镇看到一位老者在售卖自己写的有关当地民俗风情的书,就买了两本。细看之后,他陡生感慨:“我们本地也有很多历史古迹,为什么不通过写书来宣传呢?”为此,他重拾文学梦想,潜心写作。随着《临沣寨》《半扎寨》《风穴寺》的相继问世,不经意间,他完成了自己的鹰城地域文化小说“三部曲”,成为我市极具创作力的作家之一。

“文学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还是一种社会文化影响力,这些作品以平顶山历史地标命名,散发出浓厚的地域风情,对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地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树立鹰城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作家协会主席孙希彬这样评价。

“创作文艺精品,是所有文艺创作者追求的目标。”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30次提到文化,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文学、剧本、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实施影视剧、戏曲等剧本孵化计划,推出一批有思想内涵、有艺术品质、有独特风格的精品,讲好鹰城好故事,传播鹰城好声音,助推鹰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