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这10年,也是鹰城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非凡成就的10年:群众看病更方便了,就医环境更好了,人均预期寿命更长了,医保报销比例更高了,创卫成功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了……
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卫健委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己任,全面开展健康鹰城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奋发进取,努力拼搏,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增量提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群众就医环境不断优化。2012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和在建卫生健康项目92个,总投资115亿元;已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新增床位1.74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7.29张,有效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市卫生计生监督局、市职业病防治所搬进新址,市精神病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病房综合楼、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郏县人民医院、鲁山县人民医院、鲁山县中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投入使用;建成107个基层发热门诊(哨点诊室),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818个,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10年来,全市卫生技术人员由2.34万人增加到3.5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由0.91万人增长到1.33万人,注册护士由0.8万人增长到1.5万人。全市卫生单位先后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0人前往省内外知名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卫生健康系统共有119人评为市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国内先进医疗诊治理念和诊疗水平的队伍。实施“369”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累计招聘798人,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市政府研究通过《关于筹备医疗中心的建议》,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我市3家医疗机构申报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打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7个,建成高级卒中中心2个、卒中中心8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0个。建成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3个省级中医重点和特色专科、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省人民医院豫西南分院落户叶县,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合作共建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与韩德民院士合作共建耳鼻喉医疗中心,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愿景得以实现。
大力改革创新,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提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了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10年来,市卫健委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打破药品耗材供应垄断,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加成,药占比从40.17%逐步降低到32.42%,医务性服务占比从24.89%逐步提高到30.1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逐步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先行、全面完成,郏县作为国家试点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创新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一卡通”就医和市、县、乡、村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统一全市居民看病就医线上入口,基本覆盖全市常住居民,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费用结算和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节能降耗的同时,破解了传统医院“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相通”的就医堵点问题。65台“健康云巡诊车”整合检查、化验、服务、宣传等功能,在村头田间定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电、B超、生化等一站式智能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人民健康权益有效维护。全面落实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实行医疗卫生机构信用承诺制度,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地区”,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构建医疗机构扶优劣汰的信用机制,构筑诚实守信的就医环境,建立高效能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新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增进民生福祉,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切实提高
健康鹰城建设实施以来,全市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5岁,居民健康素养达到24.49%,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1.85%。
健康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全面落实国家、省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专项工作,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覆盖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覆盖率“三个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两个90%”目标,4.7万因病致贫人口全部清零。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30个,累计救治贫困大病患者8393名。率先在全省实行贫困人口医疗补充救助保险,建立“五道医疗保障线”,实现未参保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支持贫困县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水平,有效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疾病预防控制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10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慢病示范区建设工作,建成4个国家级、2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结核病总体治疗到位率95.13%,学校结核病病例处置率100%。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哨点监测力度不断加大。地方病防治有力有效,2018年我市消除疟疾,2020年我市消除碘缺乏病,鲁山县和叶县彻底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手足口病、布病、霍乱、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群众防病能力得到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作为疫情防治的主力军,持续筑牢基层防线、数字防线、卡口防线,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常态化核酸检测+场所码等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早发现、快扑灭的防控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大局稳定、正常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全面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2015年成功捧回“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21年又以805.1分的历史最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卫生系列化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平顶山市实现省级以上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巩固和提升平顶山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市政府出台《平顶山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办法》《平顶山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推动全市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平顶山市人居环境。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供给增加。“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福祉和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制定实施,我市加快“一老一小”设施布局建设,稳步扩大“一老一小”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
10年来,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0家、三级中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2067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3.69%。市政府“两癌”“两筛”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保障了妇女儿童健康,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完成备案托育机构27家,可提供托位2153个。
踏上新征程,扬帆再起航。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自召表示,人民健康幸福,事业发展进步,卫生健康系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全市卫健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坚定信心,争先创优,奋力开创健康鹰城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