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380/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9-05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促进我市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05 浏览次数:264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46号
提案者
张峰
标题
关于促进我市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内容

盐化工是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化工行业最重要的通用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纯碱)中,其中3个都是盐化工主导产品,几乎所有的细分化工行业都要用到。我市盐化工行业基础较好、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规模优势不突出、碳排放水平较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实现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一、存在问题

(一)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全省共有盐定点生产企业4家,我市有3家;氯碱企业8家,我市有两家。在工业盐以及食用盐方面,我市企业产能在省内市场具有较强话语权。但氯碱方面,现有氯碱发展和氯碱化工股份公司烧碱年产能分别是20万吨和15万吨,与省内的联创化工(济源市)、昊华宇航化工(焦作市)相比,产能明显偏低,造成生产边际成本过高,与省外龙头企业相比更是差距甚远。

(二)产业链条相对单一

氯碱发展和氯碱化工股份现有产品均为离子膜烧碱,以及氯化石蜡、三氯化铝等低附加值的耗氯产品。产品单一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状况受市场波动明显。氯碱化工因附近企业上下游配套较好能够实现较稳定的盈利外,氯碱发展连续多年微利,其PVC树脂生产装置因亏损已关停。河南省金大地化工(漯河)等盐化工企业产品线较为丰富,产业链条长,盈利较为稳定。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由于居家办公成为常态,三聚氰胺(又称密胺)广泛用于家具、餐具等生产,行情一路看涨,采用高压法生产三聚氰胺的盐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三)生产成本较高

盐化工行业,特别是离子膜烧碱生产能耗普遍较高。每吨烧碱平均耗电量在2000度以上,占生产成本超过60%。根据国家、省发展改革委通知要求,全省氯碱等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而西北地区类似企业每度电价格通常在0.3元以下,甚至不足0.2元。同时,离子膜烧碱生产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全面实施“双碳”战略背景下,一旦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强制推开,盐化工行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二、对策建议

(一)扩大主导产品产能

平煤神马聚碳材料公司在聚碳酸酯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废盐水,其中含有一定有机物,如直接送回附近的盐田抽采盐水有一定影响,如采用蒸干处理则消耗大量能源。建议依托氯碱化工股份公司,尽快启动聚碳材料公司废盐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为将来聚碳材料公司聚碳酸酯二期(年产30万吨PC)项目提供烧碱、液氯等原料支撑。

(二)积极延伸发展新产业

建议依托氯碱发展或氯碱化工股份公司,发展高附加值的耗碱耗氯产品,实现氯碱平衡。如氯化亚砜、氯化苯甲酸、三氯氢硅、环氧树脂、碳酸锂回收等等。环氧树脂应用广泛,在汽车、电子、建筑等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且BPA型环氧树脂生产消耗双酚A,与聚碳材料公司形成配套。三氯氢硅下游可延伸到高纯硅烷,生产过程既能够消耗氯气,也能够消耗离子膜电解槽副产的氢气,产品附加值较高。

(三)谋划实施碳减排项目

建议利用弛放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现有氯碱企业附近谋划实施纯碱生产项目。如采用联合制碱法,按照物料平衡估算,每吨纯碱生产大约需要消耗1.16吨原盐、0.35吨合成氨、1.25吨二氧化碳,所需原料均能就近解决,且消纳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纯碱用途广泛,受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利好带动,近年来纯碱市场行情较好。实施纯碱项目不仅将改善现有产业结构,还能掌握碳减排工作的主动权。

(四)降低用能成本

建议考虑给盐化工企业适当配置一部分光伏、风电等绿电指标,降低用电成本。利用盐穴压缩空气、全钒液流、磷酸铁锂电池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布局储能项目,平衡工业用电峰谷价差降低生产成本。

承办单位
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张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发改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盐化工产业基本情况

我市坐落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丰富的盐业资源,特别是岩盐资源储量3300亿吨,占河南省盐矿资源的75%,以县域为单位储量全国第一,品位居全国井矿盐首位,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这些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为盐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中原经济区内的关键能源和重工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结构转型与产业布局的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我市正在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我市盐化工主要企业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依托叶县丰富的岩盐资源,以井矿盐开采为起点,发展氯碱化工产业,重点是挖掘盐化工资源潜力,将粗放型的固体盐生产模式转换成盐化工、氯碱化工以及下游耗碱、耗酸、耗氯、耗氢的精细化工多元发展模式,不断向下游延伸发展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农药中间体、新材料等产业延伸。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主导产品呈现多元化特点,从食用碘盐、多品种盐、调味盐等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食用盐系列,扩展至工业盐、液体工业盐等适应工业生产需求的盐类产品,持续实施的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已促使产业链延伸至烧碱、纯碱等化工原料以及PVC树脂、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这些主导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市场占有率也相当可观。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学统筹,建立机制。为加快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平顶山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该方案进行分解、细化,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重点产业群链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将全市重点行业分为七大集群、12条产业链,其中新材料产业集群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以盐化工、煤化工为发展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名列其中。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研发机构”的原则,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建立了由市政协副主席担任链长,市应急管理局为链长责任单位的工作推进专班,成员由市直部门、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和企业家、行业专家等组成。

(二)梳理产业,明确目标。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专班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国内产业形势,系统分析了产业链短板环节、长板优势,明确补链重点、延链方向,分链优化顶层设计。为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制定了《平顶山市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并编制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短板、重点创新平台、重点事项“六个清单”以及产业链图谱,形成了“一链一方案一图谱六清单”的工作体系。

(三)建立制度,注重实效。一是联席会议制度。产业链长作为召集人,定期召集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和重点企业召开工作例会,听取重点产业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安排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听取推进情况汇报。二是调度通报制度。建立了“六个清单”及重点问题工作台账,按月调度并上报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市重点产业工作推进办公室每季度对产业链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三是精准服务制度。强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效果,重点聚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企业服务领导包联机制,实现了关键节点企业市领导分包联系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了问题协调机制,及时收集制约产业链发展关键问题,落实“13710”工作要求,有效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提案中建议,指导全市盐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谋篇布局。按照《平顶山市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谋划,紧密依托本地丰富的岩盐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化产业链,不仅涵盖高端盐化工、精细化工,向新材料等领域拓展,持续提升“平顶山盐化工”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促进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加强与尼龙新材料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重点推动聚碳材料公司废盐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致力于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和精细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鼓励研发创新。积极推动盐化工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开发高附加值的耗碱耗氯产品,实现氯碱平衡,如氯化亚砜、氯化苯甲酸、三氯氢硅、环氧树脂、碳酸锂回收等等,进一步拓展了盐化工产业的市场空间。

(四)推进绿色转型。积极鼓励盐化工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并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谋划实施碳减排项目等方式,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现有产业结构,掌握碳减排工作的主动权,为盐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盯盐化工产业发展,坚持在产业链上抓龙头、在供应链上抓核心,持续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不断提升盐化工产业现代化水平。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恳请在今后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

2024624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99029 联系人:王东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