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平顶山市委会主委赵飞反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锚定河南省委“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拼经济。截止2023年底,全市362个重点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三个一批”综合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推动我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在此过程中,各县市区争先发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宝丰新能源绿色循环产业园、锦华新材料二期等134个项目开工建设,叶县40万吨聚碳材料(一期)、高新区电气装备产业园(二期)等53个项目建成投用。成绩来之不易,但从各县市区实际看,有的地方招商引资效果明显,花香蝶来,企业和地方共发展,有的地方花钱卖吆喝,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却效果甚微,招商引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招商方法不多。招商引资工作还停留在举行推介会、实地考察招商等层面,仍用拼资源、拼政策等老办法,创新方式不够、创新力度不足,在探索核心节点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飞地”招商等创新模式上仍需发力。
(二)精准招商意识不强。个别县(市、区)对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得不深不细,谋划项目与国家政策结合得不够紧密,存在“满地撒网”“大呼隆式”招商现象,感觉“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招引的项目与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
(三)空间要素保障不足。开发区土地储备不均衡,可用熟地总体数量偏少,部分项目因缺土地指标和林地指标未能落地。同时,受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限制,个别优质项目难以落地。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一方面,开发区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使投资企业犹豫不决、心有顾虑,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个别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项目跟踪服务存在“虎头蛇尾”现象,承诺企业的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兑现,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发展决心。
二、相关建议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招商统筹。由市招商选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对外一体化招商、产业招商,建立部门协调、市县联动招商新机制,搭建市县一体化招商信息平台,加强招商信息、招商项目、招商资源互联互通,打造精简高效的招商工作体系,促进招商政策、活动、平台、资源、信息协同优化。
(二)坚持精准招商,拉长产业链条。聚焦全市“七群十二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布局产业链图谱,建立重点目标企业库,瞄准重点区域,紧盯目标群体,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招商。立足本地比较优势,依托“头雁”企业、“链主”企业,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为重点,加强延链补链强链,需要什么配套就招引什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相关方集聚,形成一企带一链,聚企成链、聚链成群的增溢效果。
(三)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招商方法。一是探索市场化招商。依托行业协会和招商中介机构探索开展委托招商、合作招商。二是推进多元渠道招商。发挥各县(市、区)驻外办事机构、商会、本地企业在外分支机构作用,开展驻地招商,织密招商网络。三是开展科研招商。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依托高能级、高水平创新平台,以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带动科研、资本、产业发展。四是发挥政府平台公司作用,积极探索基金招商、股权招商、飞地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
(四)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和资源跟着项目走,用好国家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力度、重大项目白名单等制度和机制,加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市级统筹,对重大项目应保尽保。抓住“基金入豫”“险资入豫”机遇,积极引导银行、创投、保险基金等在我市设立各类专项产业基金,为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五)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基础设施完善和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双向发力”,一方面,加快各县(市、区)招商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汽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为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优化全周期政务服务。把惠企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契约精神,优先支付企业奖补资金,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保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到位,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