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市创新工作举措,23年5月下旬制定发布了《平顶山市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布局合理、基础条件好、服务群众多、方便群众的原则,各县(市、区)选择一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24小时亮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24小时随时就医,做到农村地区”随时应诊,城区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截至6月底,在全市各县(市、区)已建成启用“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仍需深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区级强、基层弱”“医疗强、公卫弱”的情况。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尤其是村(社区)医生队伍建设仍较薄弱,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不均衡,福利待遇保障水平需提高。三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相关软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医疗资源统筹。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间资源统筹和管理,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推进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4类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5方面实现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设备和器材配置水平,形成资源共享与互通,实现现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医师、护士等基层医疗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统筹相关部门着力解决编制不足、在编不在岗、混编混岗、在岗不专业、人员老化断层、补充专业人员难等问题。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高层次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的渠道,着力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完善医疗协作和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县乡联动,乡村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县域医疗共同体,落实对口帮扶制度,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或“院办院管”运行模式,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逐步将村卫生室转变为乡镇卫生院的延伸服务场所。
4、进一步加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特别是针对部分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谋取暴利过度诊疗、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问题,加大督查频次,严查违法行为,建立抗生素、激素类使用台帐,规范药品使用管理和医疗行为,发挥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作用。
5、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医疗诊治、健康服务、卫生管理实效为依据的激励机制,客观、科学地评价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探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特岗职位,对愿意到基层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医护人才财政出资对优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待遇进行补贴,吸引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优化职称晋级和岗位聘任制度,对已取得专业职称的基层在岗人员放宽聘任条件;省、市、区相关部门的一些卫生奖项应多向基层常年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线人员倾斜,提高他们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6、发挥基层医疗优势,推进医养结合和社区医院专科化建设。一是整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等连续性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优势。二是各县镇医疗机构应挖掘本区域的特色专科,并加强与上级专科医疗机构的交流协作,做大做强优势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