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着力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日常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存在问题
(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基础设施老旧,市长途客运站、市汽车站、平顶山站等年久失修,服务设施不完善,整体面貌有待提升。公交站亭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新城区西部站点设置密度不足,老城区部分站亭设施需及时改造更新。部分路段道路标线模糊不清,路标、指示牌设置不合理。
(二)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升。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文明典型选树及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个别出租车在高铁站、火车站等“窗口”场站存在议价、拼车等现象,个别驾驶员存在不文明驾驶、违规停车等行为。
(三)公共交通资源调配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我市新老城区距离较远,人口分布不均,在公共交通资源的时空调配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存在早中晚高峰打车难、其他时段车辆空载的矛盾,特别是学校上下学时段,由于公共交通不便,市区各中小学校附近路段私家车、电动车、三轮车严重拥堵、擦碰事故频发,对全市交通状况和师生家长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我市目前未在城区投放共享单车、共享电车,青年群体普遍反映出行不便。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需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将公共交通建设纳入重要工作项目,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推进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议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自主筹措、多渠道融资等方式,加大公共交通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紧跟城市建设步伐,统筹推进老旧场站改造更新,及时对公交站亭、道路标线、交通护栏、安全岛、信号灯、路标等进行维护更新。
(三)强化教育管理,提升驾驶员综合素质。探索实行驾驶员轮训制度,对新老驾驶员开展文明驾驶、交通安全及服务能力培训。加强日常监管,采取定点检查、流动检查、随机抽查和暗访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进行常态化监督管理,对违规营运、不文明驾驶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强日常关爱,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评先评优方面给予广大驾驶员充分尊重和温情关爱,激励他们爱岗敬业、文明友善,成为文明创建的宣传员、前哨站。
(四)优化资源调度,提高运营质效。建议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公共交通运营方案,通过数字化管理等方式,充分分析我市公共交通市民需求有关数据,优化我市公共交通资源的统筹调度,科学调整公交车班次和路线。探索增开中小学校定制公交线路,缓解交通压力,更好服务师生。制定共享单车、共享电车投放计划,分步骤、规范化投放共享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