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疾病救治、公共卫生等重要职责,医院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人民健康保障和社会稳定,但目前多数医院不同程度存在债务压力。据《健康报》2024年1月22日资料,最新统计年鉴显示,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已达19150.6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5.10%。我市公立医院也不同程度存在债务压力,有医院因债务过高运营困难医务人员欠薪引起社会关注。如何逐步化解债务,保障公立医院健康运行,已成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立医院债务压力是多种原因形成的,一是公立医院为改善就医条件、争取建设项目,但需政府配套解决的因地方财力有限,多由医院自筹,二是医院运行和承担公共卫生成本增加,特别是疫情三年更为突出。三是医院运营和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
建议: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需提早谋划,多措并举。
1.支持逐步化解长期债务。按照政府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投入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对公立医院长期债务予以厘清,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符合政策的长期债务给予债务化解奖补或贴息政策,支持逐步化解。2.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落实国家新增债务的管理规定,对需要新增债务严格评估分析,加强债务风险管理。3.支持医院提升抗风险能力。财政部门继续加大对公立医院建设省区域医疗中心、省重点(培育)学科等的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公立医院做强做大专科专病,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抗债务风险能力。4.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各级公立医院要落实好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等工作,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减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