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荣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T0D”模式引领高铁南站规划建设打造我市“老新南”三区鼎足发展新格局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提出非常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也非常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局对您的建议非常重视,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平漯周高铁是中原地区链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是大陆桥走廊支线南京经平顶山至洛阳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和郑万、京广、郑阜等多条纵向高铁通道间的便捷联络线,也是构成省内高铁环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顶山南站作为平漯周高铁线路的重要节点,其规划建设将为平顶山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项目规划分为平顶山南站高铁轨道线路、高铁站房规划及平顶山南站片区规划两部分。
其中平顶山南站高铁轨道线路、高铁站房由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详细设计,南站站房位于开源路南段西侧,北邻规划未来路,西邻规划嵩山路,东邻规划恒山路,
规划南站站房12000平方米,站房依托秀美山水的自然环境,结合矿业城市的发展兴起,从湖光山色、城市资源中提炼城市色彩,以清灰雅白为主基调,体现出素雅、明快的特征。站房建筑屋顶与两侧低屋面的有机结合是对平顶山城市周边山势地形的呼应,以立体的建筑语言为交通建筑的形态赋予生机。同时通过立面横向幕墙线条的变化将白鹭洲流水之意缓缓道来,也体现了建筑虚实对比的美感。整体造型腾飞之翼,凸显对城市未来美好发展的期盼。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已听取该站房方案,并确定站房色彩为金属灰。
根据《平漯周高铁平顶山南站项目综合开发用地土地收储和开发协议》约定,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平漯周高铁平顶山南站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南站片区位于平顶山市中心城区湛河组团南部,南邻沙河,与叶县近邻,北邻宁洛高速,现状开源路南北穿过,规划范围面积约396.22公顷,其中核心区86.14公顷。通过高点定位、全局谋划,采用以下策略,为该片区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策略一:高点定位,统筹全局看南站
南站片区是平顶山主城区发展由“湛河时代”迈向“沙河时代”建设的桥头堡地区,也是构建平叶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植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创新产业联动宁洛高速形成东西向区域复合大通道,串联南京、洛阳两大古都,大幅度提升豫中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水平,提升平顶山东西方向的区域通道能力。
策略二:战略标杆,站城融合新模式
规划采用“一轴贯通、双核引领、一城双面、蓝绿交织”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打造高铁AB面,开启站城融合新模式。
其中A面位于南站站房北侧打造站城融合的都市样板空间,体现平顶山形象和铁建投的企业文化与品质,依托南站前东侧的景观广场空间,打造体验型商业综合体,依托快速交通和轨道优势,打造24小时商业活力场景。
B面位于南站站房南侧,体现沙湾生态特色,打造平顶山未来的田园风光和滨水生态休闲体验地,融入汝瓷、戏曲等鹰城独有的文化元素,运用新科技,打造文化体验场景,结合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未来消费趋势,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可持续创意街区,打造多元文化消费场景。同时结合周边农田、湿地等生态空间,打造静美院落空间,提供高端民宿、订制办公、研学、剧场、文化等多种主题,打造休闲娱乐场景。
策略三: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助力南站高质量发展
规划通过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助力南站高质量发展,以智慧场景吸引年轻人,建设智慧城市,营造智慧化生活场景,涵盖工作、饮食、出行、交通、休闲、交流等六大场景。
同时从区域产业转移、本地产业基础、青年友好需求三个角度,构建南站片区产业体系。通过实现城市信息化改造,同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在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上,叠加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维度实时数据,搭建城市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等智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要素智能化配置,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当集聚,提升服务能级,增加服务辐射范围,提升片区吸引力。
策略四:弹性开发→单元营城稳发展
规划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对本片区的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完成了用地布局、建设指标、开发模式等方面的深化与细化,以功能、区位、形象作为强度分布的依据,实现功能、景观相契合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布。整体开发强度面向生态空间逐级降低,南站以北片区开发强度整体高于南片区。中轴两侧以商业、商务等功能为主,用地集约紧凑,周边开发强度相对较低,不再强制限定地块的某一单一功能,而是仅指定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和可兼容的其他性质,提高土地利用的可选择性和复合程度,为下层次的规划实施预留弹性空间。
落实南站片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意图,重点鼓励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