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平顶山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相继出台了《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平政〔2021〕16号)、《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平教体职成〔2022〕4 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办〔2023〕13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全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29所。其中,高职及技师院校7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县属中等职业学校17所,技工学校4所。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在校生10.7万余人,教职工近6000人,专任教师4000余人,“双师型”教师1236人。
二、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一)统筹谋划发展方向。一是强化领导统筹。落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部署,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加强对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高站位全局谋划。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文件,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增强我市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压实责任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合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市政府积极支持我市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在资金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我市现有3所学校获批“双高工程建设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平顶山技师学院、平顶山市财经学校),其中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平顶山技师学院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的电子商务为高水平专业。二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以平顶山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学主体,筹建河南化工职业大学,采用政企共建的办学模式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建立完善社会人员入读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试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力扩大“3+2”分段高等职业教育(3年中等职业教育+2年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三是社会力量办学不断推进。近几年我市新设立5所民办中职学校(平顶山文理中等专业学校、宝丰县蓝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汝州市金榜中等专业学校、汝州市欧艺艺术学校、汝州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民办中职学校汝州市天地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恢复招生,民办高职学校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23恢复招生,目前在校生1300人。
(三)内涵建设稳步提升。一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宝丰县投资4.7亿新建占地397亩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其中宝丰县中等专业学校占地168亩),2021年9月已投入使用;叶县投资2.8亿新建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2022年9月投入使用;鲁山县投入5600万在鲁山中专原址进行扩建;郏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筹备建设建筑面积为7450平方的实训楼一栋;舞钢市新建职业教育园区,准备将中职学校全部迁入。2023年下半年,随着平顶山外国语学校通过省标准化验收,我市已有7所公办中职学校达标,达标率77.8%。二是专业设置贴近产业结构。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引导学校开设与本地企业结合紧密的专业。近两年高等职业学校新增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21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化工工艺等26个专业。建成矿山机电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等30个省级特色专业、陶艺制作等15个市级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等6个省级品牌示范、特色专业。2023年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平顶山外国语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获批省级示范性骨干专业点。三是积极提升专业教师水平。积极遴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推选参加河南省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实施平顶山市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举办2023年平顶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与班主任能力大赛,组织全市职业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赴全国职教改革前沿——山东青岛、潍坊学习职教高考、职普融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先进经验,分批组织中职学校280名优秀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1263名专任教师参加教师全员培训,组织中职学校140余名教师参加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培训,全面促进我市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四是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共4所,工业机器人装调、建筑工程识图等57个项目证书考核试点。实施“3+2”分段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高职扩招等,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学生打通成才瓶颈。2023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6687人,就业人数5951人(其中升学3794人,直接就业2157人),就业率近90%。
(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一是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充分发挥我市能源化工、尼龙新材料、电气制造、轻工纺织等经济产业优势,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积极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3年,我市通过省发革委等6部门遴选,成为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二是培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纵深改革,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依托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平顶山工业职业学院和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培育打造了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目前,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三是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创新。目前我市职业院校与企业主要采取专业共建、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产业学院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挂牌成立天通电力、郑煤机智慧矿山、尼龙科技、中平智能工程、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润泽餐饮、宇通汽车、汝职陶瓷等9个产业学院,建设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平高集团、河南贝特尔药业、河南铁福来装备制造股份、兴盾物业服务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河南省廷怀玉青白胎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平顶山恩泽科技有限公司、荣腾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平顶山技师学院与郑州宇通客车、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奇瑞汽车等公司合作进行企业订单班培养,举办高新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洽谈会,共同商讨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同舞钢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舞钢校区,推动校地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五)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围绕服务平顶山市“四城四区”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2023年我市中职学校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42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09.17%;技能人才取证5656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05.72%,超额完成省定年度培训、取证任务。全市3所高职院校(河南省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3551人次,取证15239人次,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近年来,尽管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推进新时代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聚集我市“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在市科创新城规划建设平顶山市职业教育园区;推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双高计划”学校,支持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创建省“双高工程”学校;积极推动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平顶山科技职业学院建设。
(二)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突出服务产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围绕服务平顶山市“四城四区”建设,大力打造一批富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发展尼龙化工、电气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在学校专业特色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平顶山外国语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在校生1400多人,正在形成以学前教育为主的特色专业群;平顶山市财经学校正在形成以电子商务、会计事务为特色的电商专业群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正在形成以机电数控、汽车运用维修为主的数控汽车运维专业群;其他中职学校也正在逐步调整专业结构。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初步构建“四培训三培育两比赛一团队”的“4321”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加快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除了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外,还争取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资金150多万元,市级培训资金100万元,准备开展职业学校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干部培训等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目前,已经初建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团队1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7个,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年底将确定一批市级职业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同时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交流,实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支持职业院校聘请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申报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省级培训基地。
(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7大重点产业集群12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探索企业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共创共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打造一批在人才培养、产教研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设立产业学院,鼓励每所高职院校建设2个以上产业学院,每个中职学校建设1个以上产业学院。
(五)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多种方式开展取证工作。鼓励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引导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考试考核、直接认定、过程化考核、竞赛取证等多种方式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掌握一技、多技之长,提升职业能力。同时抓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做好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宣传工作,扩大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风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