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您结合实际提出了中肯建议,对今后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市教体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以分管副局长尹卫东为组长,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薛建军、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张朝华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以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市高校心理教授及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一线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家校协同育人、心理健康测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等工作。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15人,1300多个中小学(教学点)有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2986人,心理辅导室700多个,形成行政管理与教研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辅导、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发展型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和构建家校社心理健康协同育人“五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近年来,我市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全员育人社会氛围逐渐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成果丰硕,共获评省级优秀心理健康优质课80余节,省级优秀心理剧100多个。承担国家级、省级心理健康课题50余项,发表心理健康论文200多篇,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1套,《高中心理健康教材校本课程》2册,《初中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成型,省级典型案例70多个。创建省级心理健康示范区1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个,省级心理健康示范校8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30所,3次在省级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先进经验交流。2023年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先后下发《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成立平顶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行政督导、专业指导”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干预”的“五早”预警机制,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年终考核工作机制,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效有人问。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工作。把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纳入全市教学督导的内容,每学期对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进行一次督导,并通过区域教研活动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珍爱生命、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宣传。开展“阳光成长”系列心理健康品牌创建活动,搭建心理健康智慧云平台,开辟阳光心理栏目,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向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目前已开展六届。今年,以“坚持五育并举 促进身心健康”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七个一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中高考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家校共同育人、为“六类儿童”送温暖、教师专业成长等服务活动,舒解师生、家长焦虑情绪,传递心理正能量,参与师生和家长达数万人。
(四)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家长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合教育、卫生、社区街道等优势,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家、校、社共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协同育人机制。今年6月份,开展的“阳光润心 携手育人”线上系列直播活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手机依赖家庭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指导,参加教师和学生家长达10万人次。
(五)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为各中小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师或者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教师,每年招聘心理学毕业生入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扩大师资队伍。从2021年起,启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对全市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常识、授课技能、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目前共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400余名。
(六)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普测与培训。从2021年起,市教体局依托专门机构对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推动建立“一生一档”。今年3月至4月份,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组织全市27万名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工作人员开展测评前、中、后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做好学生测评后的心理疏导服务工作。
(七)医校协作共建,做好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与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形成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积极做好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健康专家和市六院精神科医生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疾病专业知识讲座。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共同构筑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能力。各学校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制定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工作预案,主动关注与关心遇到困难或表现异常的学生,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每年高考中招前后,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与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共同开展中高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直播和心理热线服务活动,助力学生稳定情绪积极应考,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八)开展工作专项视导,促进工作扎实开展。转发《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视导工作的通知》(平教体基函〔2024〕10号),由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牵头,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配合,于4月3日至7日组织专家分组对各县(市、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视导,对各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抽检,并对心理健康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比率仅占55%,离95%配置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且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只适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科普,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的需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部分教师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局限在个别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没有达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工作难度大。部分农村学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心理健康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缺教材、留不住教师、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等情况,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问题多,比如手机成瘾、学业焦虑和抑郁,且求助意识薄弱,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任务重、困难很大。
(三)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需要创新。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仅局限于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工作的任务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师身上,结果是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不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一是畅通教师发展渠道,解决教师职称难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二是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研员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授课技能和心理咨询督导,培养能上心理健康课、会做心理辅导的专业人才。
(二)加大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帮扶和指导。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心理健康教师专项培训,送课下乡、“结对帮扶”、心理教师轮岗、建立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等活动,加强对抑郁学生的预防和关爱工作,定期对师生和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优化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改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三)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各学校开足开齐思政课、体育课、美术课和劳动教育课,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责任意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每天运动1至2小时,通过恰当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疏解学习压力,磨练坚强意志,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