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思路与举措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对您提出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研究,经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舆论引导,争取群众配合参与”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连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为提高群众参与度,我们通过在市电视台、平顶山日报、晚报播出或刊发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政策、范围、资金使用等信息,全过程公开透明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流程。特别是在晚报开辟的“老旧小区改造那些事”“回眸2022关注鹰城民生实事”“我家小区变靓了”等专栏,连续多期报道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亮点做法,通过案例+示范的方式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二、关于“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的建议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市场运作和居民自筹的方式强化资金保障,2019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和省改造资金17.49亿元。在中央和省奖补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在引导居民以捐资、捐物、投劳等形式参与的同时,鼓励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吸引专业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小区基础设施及养老、托幼、超市等服务设施建设。如鲁山县已经改造的农行家属院和盐务局家属院,通过动员居民出资60%,使用奖补资金30%,专业公司优惠10%的方式进行燃气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郏县通过居民自筹88.65万元,改造了两个小区的自来水和燃气;卫东区协调平煤神马集团、平棉集团等单位,无偿捐赠2616平方米(折合资金1308余万元)房产用于老旧小区养老服务体系设施;市供电公司投资1150万元对建东小区、繁荣小区等6个小区实施电力改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家园意识,鼓励居民参与,鼓励专营企业投资,并指导各县(市、区)以公共服务设施长期运营收入为盈利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水平。
三、关于“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建议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宗旨就是依托“五个一”工作机制,以“红色引擎”为抓手,以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如新华区红西小区通过党建引领,依托“五个一”工作机制,以“红色引擎”为抓手,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为目标,着眼改造“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双管齐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共投入50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针对小区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投资90余万元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设立助餐助浴、助医护理、日间照料、养生康复等项目,以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人员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助老服务,定期对90岁以上老人进行上门慰问服务、联合爱心企业为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就餐服务,同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努力使老人养在社区、乐在社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归属感。
湛河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西苑小区、兴州厂家属院等项目中设置专门党建服务空间,通过“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言”等VR体验项目,唤醒群众对党领导人民艰辛奋斗历程的回顾,让群众在党史中感悟追求的真谛、担当的意义、奋斗的成就。通过社区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有机融合,坚持居民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增强了干群关系,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了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关于“突出改造重点,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建议
近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从方案制定、规划设计、拆违拆迁、施工改造等各方面,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指导办事处、社区采用召开业主大会、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多方面征集群众意见,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并将收集到的居民合理意见建议融入小区改造方案,通过召开座谈会、公布改造方案、张贴改造效果图等形式,将改造内容进行公示。在改造实施过程中,聘请居民作为施工改造监督员,畅通居民效果评价渠道。另外,我们还通过引导居民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改造全过程,激发居民的家园意识,保证了改造项目是居民最急、最忧、最盼解决的问题。例如,曙光街15号院通过采取“一征三议两公开”的方法,在拆违的同时,增设活动器材等基础设施。居民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安装暖气管道,结束了40年没有暖气的历史,群众满意度空前提高。
我们通过示范引领,确定新华区供应处小区为改造示范点,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建军多次召开老旧小区改造专题会议,区委书记张伟民、常务副区长刘畅、副区长马娜多次到供应处小区现场实地调研。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业主代表、社区、设计单位等相关主体共商共议,听取居民的建议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回复他们的疑问和建议,避免出现改造内容不合规、重复施工等问题,真正做到了一条线串联各个设计环节,绘制了供应处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张蓝图。同时,通过募捐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参与进来。活动共接受政府、企业、个人爱心捐赠共计73033元,其中市委组织部捐赠党建经费10000元,市住建局捐赠5000元,新华区区委书记张伟民、新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建国分别捐赠2000元,新华区各局委共捐赠13500元,各镇办、管委会辖区居民共捐赠16633元,平煤吴闽、供应处、铁运处共捐赠10000元,河南蕴奥电梯公司捐赠2000元,交通设计院相关人员也参与捐款。
关于加装电梯的问题,小区居民意愿也比较强烈,在多方研讨确定政府引导、群众自主选择的思路后,先按照“全部平层入户、入户处为公共空间、周边环境最适宜、费用成本最低、对一楼影响最小、增加的空间尽可能是内部空间”的六个原则,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再打破电力、水务、燃气、通信等部门壁垒,实现各项施工有序衔接、无缝对接,避免重复施工;最后安排人员先后到山东以及郑州、杭州等地的电梯公司走访,把考察情况反馈给群众,公开电梯公司资质接受监督,让群众确定电梯公司选定标准。目前,该小区已加装电梯3部,3部正在筹备中。
五、关于“推动社会治理服务全要素与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建议
根据《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河南省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平顶山市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对无人管理楼院街区、自主管理楼院、单位型楼院改造后如何分类管理进行了明确。同时,利用我市建立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包括推动“民呼必应”平台建设、社区电子政务建设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等;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社区资源数据为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路径、以公共信息服务为纽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智慧社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的均等化覆盖。由市大数据局牵头引导我市科技企业,结合应用场景,探索利用现有电商、两化融合等专项资金引导支持社区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加快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应用场景的应用示范。市城管局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经运行,该平台将极大提升停车位的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智慧停车本身内涵很丰富,具体到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是会利用到智慧停车中的智能收费系统及错时停车功能,从而实现车位的高效利用。
六、关于“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治理力量”的建议
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一直在努力做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正稳步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平顶山模式”落地见效。
一是建强组织架构。强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体系,在5个城市区31个街道115个社区,构建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统揽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夯实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组织基础。二是选优配强人员。全市按照每300户左右设置1个网格的基本原则,将驻区单位、居民楼院、“两新”组织、个体商户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抓细专职网格员招聘。督促5个城市区通过公开招聘,选用专职网格员。目前,高新区公开招聘的31人、湛河区多方式选用的207人已全部到岗,新华区招聘公益岗位247人,卫东区公开招聘200人,专职网格员占比达到52%。推动网格联络员下沉到位。督促10个职能部门和7家公共服务企业选派199名骨干人员,下沉社区担任网格联络员,打通网格服务上下贯通渠道。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出台全市网格员、网格联络员管理指导性意见,推动各区进一步明晰网格员、网格联络员职责、考评办法,优化网格工作制度流程,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切实做实全科网格。三是打造多元共治社区。发挥社区党组织动力主轴作用,统筹社区多方资源、各类组织,引领推动社区多元共治。建强队伍保平安。全面推进“一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社区民警担任治安联防队长,协同物业、志愿者队伍等组建社区联防巡逻队伍,全面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室、配备调解员,推动法律顾问融入矛盾调解员队伍。新华区实施“红袖标工程”,组建义务巡逻队102支、行业调委会11个;卫东区拓展“一社区一法官”服务,成立调解组织71个、专兼职调解员224名;湛河区司法局人员下沉社区担任“司法总顾问”,充实兼职调解员345人;示范区组建联防巡逻队10支,实现社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巡防全覆盖。“三治融合”助稳定。完善居民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三社联动”。新华区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自治组织415个,引导居民制定“微公约”135个、建立“微项目”95个,激活社区治理“末梢神经”。强化法治保障,社区成立法治宣传队,设置法治宣传栏,创新“居民点单、社区出单”的“订单式”法律宣传模式,开展“庭审现场”“以案讲法”等法律宣传活动,引导居民知法、信法、守法、护法。突出德治教化,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新华区曙光街街道开辟“好人路”展示16名社区道德模范、幸福家庭,建成80多个孝善楼道、文明楼道,引导居民见贤思齐。三是“三调联动”促和谐。坚持关口前移,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队伍、联防巡逻队伍、人民调解队伍作用,建立横向沟通机制,打造“老于调解室”“高姐说事室”等品牌调解室39个,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湛河区依据矛盾纠纷性质,“三调联动”调解民事纠纷432起,成功调解415起、调成率96%,当事人满意率98%。
七、关于“注重文化元素融入,留住城市乡愁记忆”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挖掘老旧小区文化元素,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周边历史和人文环境高度融合,实现一街一特色、一院一品牌,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新华区湛北路办事处根据小区的地理位置和院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部分小区的大门、围墙重新整修,形成江南仿古徽派建筑风格,院内统一刷白上仿古瓦做文化墙,见缝插绿,增加绿化小品,在辖区朝阳路沿线打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长效管理,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质量,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建军代表局党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对您的关心与支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城乡建设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
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