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217/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7-19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
发布日期:2024-07-19 浏览次数:125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32号
提案者
民革平顶山市委会
标题
关于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
提案内容

近年来,平顶山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成规模、四年成体系”的发展思路,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康养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构建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力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81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37.2%,养老床位总数达14283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47%。虽然我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不足。虽然我市各级政府一直在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但在养老资金投入、社会参与度等方面,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二是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我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不足,老年活动基础配套设施不多、质量不高、年久失修等问题的存在,很难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三是老人“吃饭难”问题亟待解决。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由于诸多原因,常常是煮一餐吃一天,清锅冷灶随便应付了事,这导致他们长期饮食不均衡、营养摄入不够。“吃饭难”逐渐成为这些社区特困老年人及其子女乃至社会急难愁盼的问题。四是社区居家养老与社区卫生室资源结合不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且相当比例人患有慢性疾病。但社区卫生室配套的医疗保健设备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市对推行社区居家养老存在一系列阻碍,医养结合无法更加深入开展。

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社区的指导与规划。社区养老是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形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社会养老。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养老问题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每年在政策上给予社区老年服务事业一定的支持,比如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建设等。此外,还要增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方式。

(二)积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设施不齐全、养老基础设施简陋以及房屋建筑老化的小区进行适老化改建,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三)积极探索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要针对社区孤寡、独居等老人用餐问题,探索社区居家特色养老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行“长者食堂”、“小餐桌”等项目,重点解决社区孤寡、独居、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让孝老助餐服务成为社区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依托,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加强与社区卫生室的资源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养结合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它能保障被签约人的健康始终处于被监护中,家庭医生可以承担咨询、问诊、上门服务等多项服务,基本上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医导”。

(五)培养健康养老服务人才。教育部门要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管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配餐、心理咨询等涉老专业和相关专业课程,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在平顶山市建设一批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基地,加大职业培训、岗前培训力度。民政、财政等部门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入职补贴、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将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人员相同的职业评定和晋升政策。

承办单位
民政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民革平顶山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行居家社区养老的意见和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卫健委、教体局、人社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成规模、四年成体系”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9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1个,实现了“每个街道有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的全覆盖目标;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1家、敬老院86家、农村幸福院402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民办养老机构74家,全市各类养老服务床位达3万余张,“老有所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一、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平顶山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印发了《平顶山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暂行办法》《平顶山市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2024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平顶山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建立综合评估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照护保障制度在内的4大类14项工作任务,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并向公众发布涵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护理补贴、医疗救助、文娱服务、康复辅具适配等28项服务事项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比省级清单多出8项,进一步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另外,我市建立养老服务资金保障制度,将发展养老服务经费作为重大民生支出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渠道,将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中55%以上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同时,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福彩公益金等政策性资金,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例如,2024年,我们印发了第一批全市养老服务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包括计划建成投用项目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8亿元。

二、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23年,推动2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成提档升级,推动了18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软硬件设施配备,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2024年,计划推动5个以上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创建为3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已成功创建3个);推动16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中心(已完成6个);培育1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已有6个项目完成提升改造);新建60个农村幸福院(已建成36个);并对现有农村幸福院进行提档升级,打造33个省定星级标准的农村幸福院(已完成15个)。今年,争取省级资金325万元,实施了全市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提升项目,通过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专业机构依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及家庭提供技能培训、帮学助学、文化娱乐、巡访关爱4类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照护技能培训活动1739场、帮学助学活动1271场、文化娱乐1010场、巡访关爱2909人次,提升了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效率和水平。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围绕纳入分散特困供养范围的失能、高龄、残疾老年人家庭,对照《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推荐清单》明确改造项目,一户一策制定方案,为老年人安装扶手、防滑地垫、助行器等设施设备,改善老年人居家照护条件。我市分散供养特困对象中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共有12590户,2023年完成了3000户,今年计划改造5000户(已完成600户),覆盖面达到64%。明年再改造4590户,将实现全覆盖。

三、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根据今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安排,全市要建成430个老年助餐场所(其中,市内五区建设20家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市40%的城镇社区和10%的行政村,每个乡镇(街道)均有1个能够提供配餐服务的老年食堂(中央厨房)。工作中,我们主要是遵循1234”工作思路,即“一带”“两化”“三不”“四模式”。“一带”就是以社区助餐带动老年助餐。积极引导提供助餐服务的主体把生意做到普通群众家门口,烘托市场人气,扩大服务对象覆盖面,增加盈利机会,使社区助餐更好托起老年助餐。“两化”即社会化和市场化。统筹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积极性,并在老年助餐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就餐需求。“三不”即不新建、不自营、不兜底。“不新建”是建设老年助餐场所要实事求是、因需而建,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资源浪费。“不自营”是遵循市场化原则,政府不直接运营,把老年助餐场所建设运营交给社会、还给市场,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不兜底”是倡导有偿服务,不搞“老人就餐免费”,可结合实际给予差异化补贴,重点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力度。“四模式”指通过养老服务机构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以及“中央厨房+站点”配餐和邻里互助、慈善助力四种助餐模式,灵活多样解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老年助餐场所421家,完成年度任务的97.9%。不少社会餐饮企业、养老机构依托现有设施,面向老年人以“优惠价”供餐,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例如,我市餐饮企业香山大酒店,其推出的老年自助餐经济实惠、深受欢迎,目前每餐接待近400人,还有一些老年助餐企业乘势推出小碗菜、养生餐、药膳等菜品,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喜爱。

四、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市卫健委积极构建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街道养老机构或乡镇敬老院)+医养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家庭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目前,郏县、舞钢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市级“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推广应用县。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开展家庭医生优化服务提升行动,建立市县专家+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机制,加强规范治疗和随访管理,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健康管理率达76.13%

五、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发挥平顶山学院河南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作用,连续举办三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我市选派的养老护理员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家政服务(家庭老人照护)、健康照护(为老服务)赛项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今年,市民政局计划培训养老护理员3000人次以上,截至目前,已培训1608人次。计划依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41个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站,目前已建成24个,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免费提供照护技能培训。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市卫健委培训65个家庭医生团队和7535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实操能力和慢性病管理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意见建议,继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强化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一是起草制定《平顶山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进一步完善设施网络,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康养服务,并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发展老年用品制造、租赁和智慧养老,强化土地、资金、金融、保险、人才等要素保障,进而实现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创建为3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培育社区养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省定星级标准的农村幸福院等星级创建和示范达标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非常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随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2024628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4976731    联系人:徐东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