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文广旅函〔2024〕34号
  • 索引号
  • 114104000054525676/2024-00015
  • 发布日期
  • 2024-06-21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促进民宿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6-21 浏览次数:102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70号
提案者
马爱锄
标题
关于促进民宿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内容

民宿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产业形态,既可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观光需求,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正在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支点、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平顶山市把民宿业作为建设“文旅康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市已建成运营精品民宿225家,床位总数约6000余张。但调研中发现,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民宿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档次水平不高。政府部门虽然对乡村旅游发展作了规划设计,但尚未对民宿产业发展进行专项规划。大部分民宿为农户自发投资经营,政府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且管理不规范,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造成多数民宿改造成了农家乐的升级版,档次较低。

(二)监管不到位,存在多头管理。民宿行业涉及市场监督、公安、消防、卫生、旅游等多个领域,监管部门众多,主管部门不明确,民宿监督管理未形成联合联动机制,甚至导致监管缺失。如文广旅局仅对进行过评级的民宿进行监管,没有评级的则不属于监管范围。而评级则需要办理消防和特殊行业等证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多数民宿不愿意办理,造成无法进行评级,易造成监管空白。

(三)土地审批难,发展难成规模。河南省和我市制定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均指出,对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实行点状供地政策,鼓励采用离地高架方式建设旅游固定设施,该类设施建设用地可不办理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但部分政府因顾虑土地使用情况变更会被卫星地图拍摄到,导致该政策均未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民宿经营企业有意扩大规模,却因为土地政策无法办理,影响了民宿业的发展壮大。

(四)宣传力度不够,民宿知名度难提升。

当前的宣传仅为经营者个体的宣传,政府没有对当地民宿进行统一规划的宣传,宣传力度小,聚流引流不够。比如,在抖音平台上搜索“平顶山民宿”,团购列表显示民宿信息65条,仅19家有位置、定价、折扣、可订购房间类型等详细信息,可通过平台直接订购。

(五)社会资本引入少,带动能力不足。精品民宿多为利用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建成后由公司代为运营,年底按6%-8%的比例返还村集体。多数精品民宿规模较小,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工资水平也不高,带动群众增收的效果不明显。同时,精品民宿与农户自建民宿各自经营,缺乏良好的互动,没有有效形成民宿经济发展的聚合效应。

二、建议

(一)制订民宿发展专项规划。政府部门要制订民宿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民宿产业的全域布局,深入挖掘和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民俗”等融合发展方式。制定民宿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推出符合旅游民宿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民宿建设和运营,为民宿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为民宿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二是分类完善民宿的用地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划定民宿的经营用地范围和建设要求,为民宿建设用地审批提供绿色通道。三是完善支持措施,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旅游民宿。

 (三)明确主管部门,健全监管机制。一是建议明确文广旅部门作为民宿行业的主管部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甚至简化民宿开办的具体实施细则,细化部门权责分工,建立健全民宿行业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全市民宿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于企业运营的精品民宿强制办证,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针对民宿经营者与游客的服务合同关系、民宿经营者邻里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权利与义务,确保民宿的合法经营地位。

(四)大力培养民宿管理专业人才。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品牌民宿经营管理团队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民宿管理人才来平投资创业,参与打造民宿示范项目。二是举办旅游民宿管理和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选树一批“旅游民宿经济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民宿从业队伍。

(五)强化示范带动,注重品牌建设。

政府部门要加强当地整体民宿业的宣传引导和品牌建设。一是发挥精品民宿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示范民宿评选,借助传统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优质民宿品牌的宣传报道,培育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高端民宿品牌。二是创新运营模式。推进“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发展模式,公司运营民宿与农户自建民宿组成联合体或多家民宿联合成立“民宿联盟”。三是搭建网络宣传载体。支持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搭建以县为单位的民宿网络平台。鼓励民宿经营主体积极入驻途家、携程等国内知名旅游电商平台,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精品民宿,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

承办单位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结果
B
答复内容

尊敬的马爱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民宿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旅融合以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民宿快速发展,一大批精品民宿花落鹰城乡村,成为鹰城大地的靓丽色彩。市文广旅局多次邀请河南省文旅厅领导带领省内外知名民宿创始人及运营团队、民宿专家、旅游投融资公司负责人,开展了一系列“民宿发展走进平顶山”活动,促进了我市民宿业更好更快发展。目前,我市以品牌高端民宿为引领,依托古村落、山水农林等优势资源,持续探索民宿发展机制,形成了“政府参与+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村集体建设+专业旅游公司运营”、民宿自营、游客自助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民宿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在发展过程中,我市民宿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推动力不足,难以形成集群品牌。 我市目前的乡村旅游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阶段,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民宿发展的推动力不足,有层次、成规模、高品质、特色突出的民宿不多。二是民宿缺乏规范的经营模式和配套基础设施。我市的民宿多为当地居民经营,没有较好的经营经验,服务意识淡薄,不能给客人良好的住宿体验,多数民宿都是依托于现有的居民点,虽然部分民宿主人赋予了较好的室内装饰住宿条件,但民宿本身的硬件设施和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存在缺陷。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市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对全市精品民宿发展的指导、激励、督导和培训,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群众对民宿经营管理及服务的认知度不高。

今后工作中,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积极努力实现“促进民宿业发展”的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建立市、县(市、区)两级民宿业发展推进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民宿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民宿业健康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制定民宿业发展和管理政策,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承担民宿业发展主体责任。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明确民宿发展重点区域,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建设完善民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体系,鼓励以民宿为核心,引用景区化理念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拓展民宿业发展新空间。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推进“放管服”改革,适当放宽民宿市场准入,创新管理举措,加强分类指导。各县(市、区)指导协调民宿经营者办理相关证照,强化民宿经营安全保障,提供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规范的餐饮食品、加工、销售和设施及服务,加强对辖区内民宿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民宿经营行为。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用地保障和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相关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支持民宿业发展。鼓励民宿企业积极参与会议、公务接待、职工疗休养等政府采购项目,强化金融服务,拓宽民宿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推出符合民宿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

五是突出示范带动。实施民宿发展示范工程,扶持打造民宿建设样板。提升民宿精品化、特色化水平,引导民宿高品质建设。实行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在全市开展旅游民宿等级评定,规范等级标志使用,实行年度动态管理。

六是创新运营模式。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导资源主体、资本主体、经营主体、从业主体等共同推进民宿业发展。积极引进民宿品牌企业、知名平台公司、专业化团队重点参与打造民宿示范项目,吸引文化、科技、设计等专业特长人才及大学毕业生参与民宿项目投资开发。充分利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技术优势,提高民宿经营管理效率。创新“民宿管家”托管服务,着力培育民宿连锁企业。

七是打造品牌体系。实施民宿发展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开设平顶山特色农产店(柜),支持民宿发展非遗、民俗体验类项目,鼓励民间收藏进民宿,实施特色阅读进民宿工程。依托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知名高端民宿品牌,切实提升我市民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拓展民宿客源市场。

八是建设人才队伍。加大民宿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民宿业发展智库和导师团,开展民宿经济发展研究、业务指导和智力支持。组织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分类别、分层次举办专题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宿从业队伍,每年重点扶持一批 “民宿经济带头人”。支持市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发挥民宿行业自律和服务作用,积极引导民宿经营者资源共享、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有序发展。

 

202461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