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05596392350/2024-00002
  • 发布日期
  • 2024-07-15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促进“归雁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07-15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82号提案
提案者
巴磊
标题
关于促进“归雁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内容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持续掀起抢人大战的新常态下,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做好我市籍人才招引回流,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雁归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业态的转变,更是综合社会效益的彰显。与此同时,“归雁经济”还能够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异地工作导致的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

但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归雁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工作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机制统筹力度还不够,如是否精确掌握本级外出务工人员数及异地就读985或211大学学生数;是否拥有上述人员的具体信息,比如发展状况、优势特长等;是否建立我市高层级外出人员分布区域库,掌握了解外出人员集中在哪些城市,目前集中分布在哪些行业?目前,这方面鲁山县的经验值得借鉴(鲁山县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编制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指引,建立县乡村三级返乡创业人员、鲁山籍在外创业人员、鲁山籍在外工作人员实名制台账,动态掌握我县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情况,逐步形成“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良好局面)。

为此,就积极推进全市“归雁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形成“头雁”领航、“劲雁”助阵、“群雁”齐飞的大好局面,赋能我市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搭建市、县(市、区)、乡(街道)、村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共同参与、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梳理各职能部门扶持政策,结合我市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设计出台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形成支持“归雁经济”政策一本通,确保扶持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拓展“归雁经济”融资渠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返平创业人群设立专项金融产品,在贷款额度、放贷审批、还贷时间等领域给予优先照顾。

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归雁经济”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搭建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技术支持、融资贷款、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回乡创业者手中流转,解决规模经营的用地问题;提升回乡创业人员技能,根据回乡创业人群从业经历,分类指导,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术提升、财税知识、法律意识提升等课程,做到精细化培训。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积极组建工会、商会,不定期组织召开联谊会、通报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印发我市市情、乡情资料等及时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有关鼓励回乡创业的政策措施,营造欢迎回乡创业的氛围。

五是对未来“归雁主力军”进行提前布局。建议人社、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立足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围绕先进制造、高性能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服务等领域,联合编制短缺人才目录,出台相关政策,对选择短缺人才目录内专业的学生毕业回平就业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承办单位
市人社局
办理结果
A类
答复内容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各类返乡创业政策,着力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等创建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积极与市直各成员单位沟通,收集、梳理出各部门职能相关的支持返乡创业政策,印制了《平顶山市返乡创业政策汇编》,涵盖优化创业环境、金融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奖励补贴、场地支持、创业保障等六个类别共56条,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措施,激发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外成功人士等群体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打造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新引擎。

一、培育引进各类人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在乡村、田间地头利用农闲时节开办“田间课堂”,组织家政、手工制作、养殖、种植等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万人。二是招募乡村治理人才。2023年,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69人,在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帮扶乡村振兴、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等工作。招募政府购岗人员70名,主要在基层从事人社、民政、卫生健康、教育等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三是引进和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依托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活动平台和“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平顶山行”活动,邀约30名余省内农业、文旅、医疗等领域知名专家深入乡村一线提供指导、培训、义诊等服务。以科研平台为载体,引进和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2023年以来,大力实施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全年增设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编印《2023年平顶山市博士后科研人员招引需求目录》,发布29家博士后科研平台需求信息,涉及27个专业67人,全市博士后科研平台招收15名博士进站工作,招引1名博士后来平留平工作。四是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创新符合基层岗位特点的职称评价方式,对在基层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及卫生、农业、林草、水利等达到相应工作年限、作出重要业绩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破格参加职称评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扎根基层。2023年,评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951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708人,农业、林草、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97人。

二、完善信息台账

建立并定期更新平顶山籍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和在外知名人士实名制台账,为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和进一步服务返乡创业奠定信息基础。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建立在外务工成功人士实名制台账,共计7622人。

三、全力支持各类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创业就业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和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护航”。在原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然人担保的基础上,扩大自然人反担保范围,自主创业农民申请贷款,本村村“两委”委员、党员也可作为担保人,有效提升政策可获得性。持续开展“信用社区(村)”评定工作,通过“创业贷款+信用社区(村)”模式,为辖区内居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2023年,全市共认定创业信用社区(村)253个、信用户390人,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48笔5.14亿元。

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等评审活动。目前,我市六县(市)均已被认定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50个(其中省级12个、市级12个、县级26个),评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564个(其中省级47个、市级136个、县级381个),评定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优秀项目42个(其中省级14个、市级10个、县级18个),认定河南省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示范点6个(其中用人单位3个,行政村3个)。成功申报2023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6人,以典型宣传和资金奖补形式鼓励、支持返乡创业者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返乡下乡创业12.5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13万个,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累计达到63.4万人。

五、持续巩固劳务协作关系,深化就业创业合作

继与东莞市、威海市、昆山市、黄石市等十余个城市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后,今年又与厦门市、新疆巴州、安康市签订跨区域劳务协议,进一步加强用工信息及时更新互通,积极探索创建“多元化可持续劳务合作”和“区域式点对点深度合作”等长期、稳固、友好的劳务协作关系,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针对结对地区需求,精准组织对接招聘专场活动,切实提高对接效益,有效助力扩岗就业,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对结对地区来平务工农村劳动力,持续做好稳岗就业服务,及时落实企业吸纳补贴、援企稳岗等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好工资、社保等各项劳动权益。2023年9月25日,市人社局在昆山市成立平顶山市驻昆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我市与昆山市在企业用工保障及返乡创业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两地人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助推两地人力资源合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六、扎实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企贷款投放力度

坚持政府集中组织与各行自行对接相结合,线上对接沟通与线下上门服务相结合,通过开展多样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常态化银企(产融)对接活动,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放宽反担保要求,提高信用与保证类担保占比,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4年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487.33亿元,比年初新增67.74亿元;全市企业贷款余额2286.90亿元(含票据融资),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8.33亿元,较年初新增42.23亿元。

七、开展短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

为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结合“四城四区”建设、“一级两高三优四提升”发展目标、“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配合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平顶山市急需短缺高端人才需求目录》,快速补齐我市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短板,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为企业不断输送大批实用型高水平人才,实现我市人才队伍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八、提高以工代赈就业带动能力,加大各类基金支持力度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全市共有11项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以工代赈方式,累计吸纳务工群众1960人,发放劳务报酬2020.5万元,培训1955人次,有效发挥了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同时,由市发改委牵头,与市财政局、市房产中心等6家部门联合印发《平顶山市2024年度适用以工代赈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明确了8项适用以工代赈的市级工程项目,扩大了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及受益范围;坚持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企业和项目申报融资对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有关工作的函》,编写发布《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申报政策解答》,会同科技局、人行等部门开展项目申报和融资对接等工作。截至目前,已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10个,融资需求1.56亿元,授信项目6个,金额0.38亿元,放款项目6个,金额0.32亿元。

九、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闲置土地、厂房、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办符合环保、安全、消防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鼓励返乡农民工租赁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发展第二、三产业,或租赁农村集体土地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返乡农民工以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或加工业以及其他农业产业。对通过租赁等流转方式取得集体土地经营权发展种养业,不改变农用地性质和用途的,按农业用地相关政策,免收相关费用。鼓励将“四荒”(荒山、荒滩、荒沟、荒丘)地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十、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

明确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体多元”培育体系,发挥全市各级农广校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备案了19家具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化培训。市农业农村局不定期走访各地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培训机构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及部分学员,通过摸底调研,进一步掌握各地招生情况、课程设置需求、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员培训意愿与建议等基本情况,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2023年,共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训38个班,培育“经营管理型”和“种养加销能手技能”2705人,同时开展了大豆、玉米专项行动培训,培训近400学员。

根据提案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返乡创业工作,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我市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宣传,全力拓宽返乡创业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建立返乡创业激励机制,依托乡情、亲情,大力引导有一定资金、技术、人脉资源及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0245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