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半导体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宽的禁带,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场、热导率、电子饱和速率和抗辐射能力,相比于传统的硅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材料在微电子、能源、功率器件等领域正逐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研究、建立、发展以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为引领的新产业,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我市碳化硅新材料产业现状
2023年初,平顶山中宜创芯公司,研发生产的碳化硅半导体芯片材料——碳化硅高纯粉体和碳化硅晶锭成功下线,这不仅标志着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再添“新军”,同时还填补了河南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空白。并且,我市也拥有发展半导体新材料必不可少的超纯金属、电子特气、高纯试剂等辅助材料产业;同时尧山实验室也将聚焦第三代半导体(SiC)新材料及其功率器件规模化的研发。我市具备发展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坚实基础。
打造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不仅符合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也是平顶山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我们也知道发展半导体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我市起步晚,专项政策不足。存在能源、资金短缺;省内横向合作不够,知名度不高;科研人才紧缺、人才之间缺乏协同发力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研究制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如厂房、电力、税务优惠,资金扶持,研发激励等,推动财税、能源、金融等政策支持,将平顶山高纯碳化硅粉体的生产做大、做强、做精,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相关半导体企业到平顶山投资,带动碳化硅单晶衬底、外延片以及相关芯片的设计、封装和应用等环节的发展,助力我市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提质升级。
(二)建立互动平台,实现人才协同发力。建设科研人才公示平台,注重“人才协同发力”。依托平顶山市科技局,开辟平顶山科研人才公示平台。每一位科研人才在该平台注册后,发布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实时更新科研成果。企业可以在此平台找到急需人才,解决相关难题,做到人才精准对接、精准扶持;推动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使高校科研人才的科研成果与孵化基地有效对接,进行小试和中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科研人才的技术优势,使企业和高校的科研人才可以协同发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依托尧山实验室,整合研究方向。针对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构建粉体、衬底、芯片、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团队。鼓励企业和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团队,发挥个人专长。在实验室的统筹管理下,各自开展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相关的研究。由市财政提供科研经费,效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运作模式,对优秀的团队和项目进行经费支持,推动建立碳化硅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才库和丰富知识储备。
(四)打造服务平台,壮大科研力量。以尧山实验室为基地,建设半导体新材料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半导体新材料的研发过程中,材料的表征、性能的测试等,对相关科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尧山实验室打造成新材料表征、性能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到尧山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利用尧山实验室的优势,并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为其配偶提供适当的工作,保障孩子入托、入学,以及购房给予优惠等,吸引半导体新材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到平顶山“安家落户”,同时也会吸引部分高新企业到平顶山建设研究中心,共同助力发展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