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495/2024-00019
  • 发布日期
  • 2024-09-10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10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277号
提案者
九三学社
标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市创新工作举措,23年5月下旬制定发布了《平顶山市24小时应诊“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布局合理、基础条件好、服务群众多、方便群众的原则,各县(市、区)选择一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24小时亮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24小时随时就医,做到农村地区”随时应诊,城区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截至6月底,在全市各县(市、区)已建成启用“长明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仍需深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区级强、基层弱”“医疗强、公卫弱”的情况。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尤其是村(社区)医生队伍建设仍较薄弱,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不均衡,福利待遇保障水平需提高。三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相关软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医疗资源统筹。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间资源统筹和管理,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推进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4类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5方面实现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设备和器材配置水平,形成资源共享与互通,实现现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医师、护士等基层医疗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统筹相关部门着力解决编制不足、在编不在岗、混编混岗、在岗不专业、人员老化断层、补充专业人员难等问题。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高层次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的渠道,着力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完善医疗协作和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县乡联动,乡村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县域医疗共同体,落实对口帮扶制度,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或“院办院管”运行模式,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逐步将村卫生室转变为乡镇卫生院的延伸服务场所。

4、进一步加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特别是针对部分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谋取暴利过度诊疗、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问题,加大督查频次,严查违法行为,建立抗生素、激素类使用台帐,规范药品使用管理和医疗行为,发挥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作用。

5、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医疗诊治、健康服务、卫生管理实效为依据的激励机制,客观、科学地评价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探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特岗职位,对愿意到基层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医护人才财政出资对优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待遇进行补贴,吸引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优化职称晋级和岗位聘任制度,对已取得专业职称的基层在岗人员放宽聘任条件;省、市、区相关部门的一些卫生奖项应多向基层常年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线人员倾斜,提高他们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6、发挥基层医疗优势,推进医养结合和社区医院专科化建设。一是整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等连续性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优势。二是各县镇医疗机构应挖掘本区域的特色专科,并加强与上级专科医疗机构的交流协作,做大做强优势医疗资源。 

承办单位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承担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公共卫生功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委十分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提质升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市已实现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13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6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社区医院。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我市加快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进度,投资1.2亿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914个,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86%,进一步夯实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三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持续落实河南省基层卫生人才工程,通过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全科医生等项目共招聘1382人,乡村两级人员相对不足问题有所缓解。推动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郏县全面落实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全县首批190名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签订劳动合同,解决了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问题。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公开招聘工作,今年已有14名优秀大学生通过考试、体检、考察环节,拟办理入编手续。

尽管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由于城乡差距大、基层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基层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流失多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坚持多举并措,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质升级。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和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指导各县(市、区)加大对薄弱乡镇卫生院倾斜支持力度,推动薄弱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诊疗设备、服务能力全面达标。进一步扩大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覆盖面,逐步实现人财物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新创建一批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实践样板,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二是持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全科医生岗位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计划,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引进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持续实施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家庭医生团队技能培训等计划,鼓励现有医务人员采取在岗培训、脱产佩服才能、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加快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公开招聘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编制保障。

三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6个县(市)共组建8个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建设全覆盖。6个县(市)全部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委会,全部由县(市)委书记兼任主任,推行党务、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转诊管理办法,推行分级诊疗。落实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实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四是切实加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市卫健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对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举措。通过“双随机、一公开”、“蓝盾护航”等专项行动严格查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立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建立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推动落实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平顶山市卫健委 联合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的实施意见》,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优化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环境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稳定优化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六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养服务建设。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家庭医生优化服务提升行动,建立市县专家+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机制,加强规范治疗和随访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可及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卫健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依托县域医共体,积极构建“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医养服务站+家庭”的“全链式”服务模式,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建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医防康护养助”一体化服务,推动城乡区域和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养服务全面协调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

2024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