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秦中飞)1月14日,从鲁山县委组织部传来消息,近年来,该县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核心,持续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统筹聚合力,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
该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持续完善村级阵地、文化设施、便利服务等建设,让“学习有场所、活动有载体、服务有特色”。持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落实“一案三查、六做六促”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议事决策、谈心谈话、奖惩激励等制度。深入实施农村发展党员“育苗计划”,重点从青年农民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同时,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特色产业进村头,群众致富有盼头。该县组织部门对资源丰富的村,要求扬优成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各种生产服务;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让特色成为致富增收的“加速器”。董周乡五里岭是一处南北长约5公里的丘陵地带,因富含硒、钾、铁等元素,周边村有2800多户群众种植酥梨。该乡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把党组织建在酥梨产业联合体上,充分发挥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统筹等优势,着力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把“绿色”产业转化为“绿色”经济,真正实现以“绿”促“富”,以“富”带“美”。
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必须厚植人才沃土。该县深入实施“鲁山英才计划”,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蓄能储能等重点产业项目,统筹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柔性引进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95人,开展产地研学活动18次,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技术难题23个。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主力军”作用,实施乡贤能人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大学生回流工程,汇聚一批致富带头人、产业能手、技术骨干和“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广聚优才、广纳贤才。去年以来,该县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357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044人、高技能人才37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