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张海林)11月17日,在瓦屋镇水滴沟小流域治理项目现场,改造过的梯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李老庄村村民正在平整田地。
水滴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涉及瓦屋镇水滴沟、马老庄、李老庄等村,规划新增坡改梯23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发展经济林75亩,目前已完成新修水平梯田2000余亩、生产道路约5.5公里,修建谷坊3座、护地堤1919米,整体进度已完成90%,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小流域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变,曾经因水土流失而收成微薄的土地,如今在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推动下,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看今年麦子的长势,来年肯定是个好收成。去年一亩地只打四五百斤粮食,明年我估计一亩地能打800多斤粮食。”李老庄村村民李志军说。
鲁山县地处豫西伏牛山东麓、淮河流域沙河上游,受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特有的气候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小流域治理与坡耕地改造,发展生态林、经济林,沟道治理等建设相结合,这种模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农作物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进、种植结构改变和生态环境改善,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农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治理区整体达到了布局合理、排水畅通、水不乱流、土不下山的效果,坡耕地小块并大块,坡地变平地,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田间道路也实现了互联互通。”该县水利局局长刘金光说。
截至目前,鲁山县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近270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治理坡改梯3.2万亩,发展水保林、经济林2.8万亩,建设小型水保配套排水渠45公里、小水窖(蓄水池)430余座。这些项目惠及磙子营、瓦屋、观音寺、张店、仓头、库区等乡镇的26个行政村3.4万余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