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到手”
——示范区夏收工作纪实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4-05-30 浏览次数: 浏览

5月27日下午4时许,示范区农综办工作人员在统计全区麦收总进度。

“全区夏收工作全面完成,全区麦收总面积2.1万亩。”区农综办主任周阿军说,“从5月20日滍阳镇韩寨村打响麦收第一枪开始,全区各地抢抓时机,一周时间基本完成了‘三夏’抢收战,进一步夯实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统筹谋划,精准施策

春争日,夏争时。连日来,在示范区各村,收割机在麦田来回穿梭,广袤田野一片繁忙景象。

为护航夏粮丰收,示范区提早行动召开全区“三夏”生产工作专题会议,组建“三夏”助农服务专班,建立“气象+农技+运销”协调联动机制,结合各村种植实际情况提前谋划部署,凝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全区“三夏”生产工作。同时,区农综办加强“三夏”期间农情调度,定期分析研判工作形势,及时准确发布农情信息,开通农技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小麦机收和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群众稳产增收。

小麦进入收获期后,示范区上下高度重视,把麦收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领导靠前、干部下沉,干群齐心、夜以继日,全面打响了麦收大会战。迅速组织各镇(街道)、各局委包村干部成立31支“三夏”服务小分队,抢时间、赶进度、抓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确保颗粒归仓。

干群齐心,“麦”向丰收

5月23日,在滍阳镇周庄村麦田里,4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在金黄的麦浪中驰骋,秸秆则被粉碎后还田。

今年51岁的村民周国强骑着三轮车在一旁等着,收割机一停,他就跟上去,金灿灿的麦粒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他家的六七亩(1亩≈666.67平方米)地,不一会儿就收完了。“村里帮大伙儿联系收割机,咱老百姓可就少操心了。”他说。

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东说,他前一天连夜联系了在其他村完成收割任务的车队,共协调来7台联合收割机到周庄村进行麦收作业。第二天一大早,7台机械同时下地连续作业。不仅如此,他还联系了秸秆打捆机,麦收过后,秸秆打捆机将秸秆捡拾干净,“吐”出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秸秆捆。

“我们村有2000多亩地,每到麦收时节,我的心都放不下,非得等到收割机下地才行。”周东说着,又开始联系村干部和志愿者到76岁的村民杨福全家麦地里帮他收麦。

杨福全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家里就一亩多地,但是光凭老人自己也难以收割。周庄村村“两委”干部惦记着他,每年“三夏”时节都会去他家中帮助收割小麦。

“我们村实行‘干部包户’,每位村干部都分包联系村里的困难户,从麦收到晾晒再到售卖,真正‘一条龙’服务到底。”周东说。

滍阳镇是示范区“三夏”生产的主战场。麦收时节,该镇迅速成立“三夏”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统一部署,压实包保责任,科学调配农机及场地资源,根据实际天气情况,抢抓麦收最佳时机。以镇班子成员为分包片区长,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队长,包村干部以队员的形式成立村级“三夏”工作机收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夏收天气、机具维修、机具调度等信息服务,做到小麦“成熟一片、收获一片、不误农时”。

在该镇幸福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何飞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积极组建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设立禁烧志愿点和“三夏”先锋队,并划分5个网格,提前摸排村内困难群众、留守老人情况,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协同作战,保障有力

为做好“三夏”期间小麦安全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确保“不点一把火、不起一处烟”,示范区动员由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秸秆禁烧“轻骑兵”宣传队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政策宣传30多场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公益岗人员、物业人员,及时清运田间地头、坑塘沟渠、道路两侧及村庄“六边”等处秸秆,实现禁烧源头管控。

滍阳镇充分发挥村干部及网格员作用,对麦田开展重点巡查,做到无缝隙、全覆盖,并通过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扩大宣传,让禁烧防火成为群众刻在心里、印在脑中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危险的发生。同时,抽调专人成立专班,24小时不间断开展督导巡查。“人防+技防”共出力,实行全方位监控,全力筑牢秸秆“禁烧墙”,确保安全平稳完成夏收任务。

抢抓夏收的同时,示范区压茬推进夏种,夯实秋粮丰收基础。该区出台了“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加强农情信息调度,积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和抢收抢种情况,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服务,并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要求,及早落实秋作物田间管理措施,为秋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