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走出养老服务新路子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4-04-22 浏览次数: 浏览

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97亿,占人口总比重的21.1%。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给养老服务保障带来诸多挑战,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已成为人们关心关注的社会话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始终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细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石龙区筹建起了农村幸福院、宝丰县建起了长者食堂、郏县对特困老人实施集中供养……夕阳无限好,随着养老举措的落实落地落细,我市一大批老人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老年生活更加精彩,幸福感和获得感成色更足。

舞钢市:“四大行动”托起灿烂夕阳

4月15日下午,位于舞钢市红山街道柳叶河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几名老人在活动休息室里下象棋、看电视。

该中心是舞钢市建成的29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之一。该市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1个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特色养老示范区、4处养老服务基地、10个乡级养老服务中心以及56处农村幸福苑,织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满足了辖区老人周边有餐有医、身边有床有助、床边有护有康的养老服务目标。

当天,在位于石漫滩水库大坝下游的舞钢市万福健康养老中心,今年81岁的侯文杰和几位老朋友一起欣赏电视里的经典戏曲选段。“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将近10年,过得非常开心,我们关系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老人说。

万福健康养老中心是河南同立康养集团旗下的一所养老服务机构。该机构依托医疗、护理、康复等资源优势,创新特色服务理念,变单一的生活照料为全方位的“医养+康养”养老服务模式,并根据老人喜好和特长成立戏曲队、合唱队、秧歌队、象棋队、手工队、书画协会等8个团队,使老人在“老有所养”的同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近年来,舞钢市内创特色模式、外塑品牌试点,实施设施、能力、品质、监管提升“四大行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银发一族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该市从规划、资金、资产、用地等方面探索尝试,以养老服务设施大提升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同时,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坚持机构运营规范化、服务人员专业化、基层养老便民化,实施养老服务能力大提升,坚持政策激励、市场化运作,构建起适度普惠、服务精准、供给完善、充满活力的养老服务多元互补市场格局。

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成功申报养老服务专项自主评价机构并建成培训基地,2022年以来共组织培训5期近2000人、新增护理员1000余人。同时,该市还强化数字赋能,投资200余万元建设舞钢市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健康养老“舞钢模式”朝着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记者 杨德坤)

叶县:托养中心创造舒适生活

“这里比家都舒心,感谢党,感谢领导!”4月15日,在位于叶县田庄乡张林庄村的叶县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今年90多岁的欧阳花老人说。

欧阳花是叶邑镇蔡庄人,无儿无女,老伴儿早年离世。她说,这里发被褥和四季服装,饭菜干净可口,卫生打扫的也很勤,还有健身室……她还展示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干净得体。

屋外,春天的暖阳洒在7亩(1亩≈666.67平方米)大的院子里,冬青等绿化植物绕在屋前,有工作人员在认真修剪;当中的空旷地带,种上了蒜苗、香菜、小青菜、豌豆苗等,有工作人员在地里拔草。

该中心于2018年成立,是专门收置全县重度残疾的贫困户(今为监测对象)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叶县投资98万元建设了该中心,2022年又投资160多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设有住室22间、床位45张,活动室2间、健身房2间,并配备餐厅、厨房、洗澡间、洗衣房等。该县整合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金、五保金,为每名入住残疾人每月拨付833元生活费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院内大树下,老人们或坐在轮椅上或坐在长凳上,听收录机里播放的黄梅戏唱段。“这是我老伴儿,7年前脑出血后不能自理了。”今年64岁的王贵东指着轮椅上的妻子说,住进这里真是大大解放了自己。夫妇俩是田庄乡张申庄人,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妻子病倒后,他非但不能外出务工,还得边照料病人边种田。

正当他觉得生活一片黑暗的时候,妻子被介绍住进了该中心,他也跟着来当护理——既能专心照顾妻子,又能每月拿到1800元护理费(中心为其又配备了另一个服务对象,按公益性岗位购岗服务)。

目前,该中心服务对象20人。

如今,叶县共建有敬养院15个,对700名特困老人实施集中供养;正在廉村镇建设一座颐养敬老院,总投资1400多万元,投用后将再增加100多张床位。此外,叶县还在全县分别设置有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等,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记者 杨沛洁)

宝丰县:长者食堂汇聚关爱温情

4月16日中午,优美动听的唱腔从宝丰县城关镇东街社区长者食堂内传来,该县天马百姓艺术团团员在为吃饭的老人表演河南坠子《长征》。

“我们喜欢看这些节目,还有可口的饭菜,生活是越来越幸福。”前来就餐的社区居民吕洪义高兴地说。

“长者食堂已经运营了8个多月,累计就餐人数6000多人次。”长者食堂负责人邓艳平说。

据城关镇党委书记尚宏鑫介绍,该镇依托集体经济,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建设长者食堂、养老服务中心等,以“助餐点+入户+保姆式+康养+文艺活动”的家门口服务模式,较好解决了老人最关注的问题,也提供了老人们相互交流、融入社会的平台。

近年来,宝丰县紧紧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坚持以示范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运营管理和服务,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去年,该县投入339万元,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以县级中心敬老院、肖旗乡敬老院、赵庄镇敬老院、城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东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中心站点,周边养老服务站为辅助站点,对运营服务和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使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发放各类运营补贴资金105万元,有力推动了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开展机构管理、护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该县积极打造机构养老新品牌,引导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规范管理、服务质量、社会信誉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用一流的服务、良好的口碑吸引老人入住,充分发挥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优势,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形成了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基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平台,小区养老服务站点为终端,功能互补、延伸居家的养老服务网络,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我们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建成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县民政局局长王鹏飞说,该县整合线上和线下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文体娱乐、康复辅具租赁、健康管理、家庭床位等“点菜式”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目前,已入网60岁以上老年人8.8万名,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线上已为409名老人开展巡视探访服务。(记者 巫鹏)

郏县:集中供养守护岁月静好

“这几天没下雨,蒜苗、青笋有些旱,给他们浇浇水,这点活儿也不累。”4月10日上午,阳光明媚,位于郏县堂街镇堂街东村附近的郏县第二养老服务中心蔬菜种植区内,莙荙菜、韭菜、上海青等长势喜人,现年90岁的姬金旺老人说。

姬金旺是郏县李口镇袁庄村人,2021年12月19日从李口镇养老院搬到这里居住。“卧室里带卫生间,有坐便器,一人一个衣柜,有空调。院子里有门球场,想锻炼的话可以去玩一会儿,比之前好多了。”听说采访,姬金旺拉着记者就往房间走去,“你看,那边是医疗室,床头有智能传呼对讲机,有啥事一摁按钮,护工就来了,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可周到。”

郏县现有特困老人近4000名,其中有420余人实行集中供养。前些年,部分乡镇敬老院设施陈旧、县级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能力不足,为确保集中供养老人舒心生活,郏县按照部署科学化、设施适老化、护理精准化、保障全面化、资源整合最优化、人员配备合理化原则,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撑,多渠道破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争取福彩公益金274万元、政府专项债资金4100万元,谋划了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经过合理规划与精心建设,目前堂街镇、茨芭镇、安良镇境内的三个养老服务中心已投用,设置床位500个,入住148人。

“这几年身体不太好,孩子都很忙,住在这里,一天三顿饭照时照晌的,天天有人陪着说说话、打打牌。”在该养老服务中心一楼一房间,来自卫东区东工人镇街道观上村的赵建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赵建庄今年70岁,在这儿居住近半年了。目前,该中心共入住老人51位,其中特困供养老人49位、社会化老人2位。

该县新建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人和社会化老人应养尽养。“我们将继续紧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为特困供养老人和社会化老人提供舒适的起居环境,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郏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孙钦召表示。(记者 张鸿雨)

石龙区:幸福院里开启欢乐时光

4月14日,石龙区龙河街道贾岭村农村幸福院,老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院子里晒太阳、拉家常。

“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闷在家里看电视总感觉很无聊,村里这个幸福院,让俺老年人有了好去处!”今年70多岁的村民贾群山说。

贾岭村共有70岁以上的老人100多名,其中最大年龄的老人已98岁。如何让村里老人生活得更幸福成了村“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贾岭村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建设村养老幸福院,得到了区民政部门和龙河街道的关心和支持。2023年4月,该村将村委大院闲置的房间进行改扩建,乡村幸福院很快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完善。

如今的幸福院里,有厨房、餐厅、娱乐活动室、休息室、图书阅览室,铺设了地板,配备了电视机、空调、棋牌等,还安排村医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使幸福院真正成了村里老人的欢乐园。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困难、独居、五保老人的吃饭、精神孤寂等问题,石龙区借鉴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基本出发点,积极探索“集中照护”农村养老新思路,建立留守、空巢等老人关爱帮扶体系,由区民政局牵头,持续稳步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

在幸福院建设上,该区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先行启动、逐步完善”的思路,选取人口多、有群众基础和意愿、村整体条件较好、“两委”班子强能力足的村稳步推进,满足老人基本的生活、娱乐需求。

为规范完善幸福院管理,区民政局出台了规章制度,明确幸福院的性质、接纳对象和条件,建立了管理、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安全、服务、值班、卫生、财务等管理。

截至目前,该区建成并投运的幸福院共15所,可惠及老人500余人。“农村幸福院让广大农村老人在不离村、不离家、不离亲的情况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该区民政局局长刘帅斌说。(记者 闫增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