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聪利 通讯员 李金坤)“我们推行多层级治理模式,强化法律指导,区分案件类型,将司法为民服务触角向前延伸。”12月4日,叶县人民法院三常路人民法庭庭长闫平说。
基层法庭辖区人口多、案件密度大,在大量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的现实压力下,如何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以诉源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三常路人民法庭积极探索破解之道,不仅创建了“尚法·为民”党建品牌,还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全市首家“诉源治理工作站”——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探索出“法庭+诉源治理工作站+共建单位”等多层级治理模式,诉前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2022年至今,该法庭诉讼案件增量降低25%。
三常路人民法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基本思路,以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为重要平台,不断强化与乡镇基层党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等共建单位的联动协同,拓宽与工会、妇联、行业协会等的对接渠道,实现信息共享、综合研判、共同调解;积极引导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纠纷解决方式,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纠纷。目前,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已吸纳876名网格员为兼职调解员,另邀请355名廉情监督员协助指导。
为进一步推动调解规范化,三常路人民法庭在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设立调解辅导专区,完善调解工作流程,以法律辅导形式不断增强调解人员的法律水平,同时发挥村委干部、乡贤、法律明白人等的作用,利用村域环境下村规民约以及人情社会的风俗习惯影响,创造融洽的调解氛围。
为提升调解质效,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区分调解类别,与基层村组织、调委会主动联合摸排走访,确定矛盾程度与化解重点,将有调解可能的案件进行繁简分离、快慢分道。一方面,将子女抚养费、老人赡养费、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等易发、频发的矛盾隐患记录归类,划为村域内主体间与村域外主体间的纠纷,优先考虑对村域内主体适用村委调解;对征地补偿款纠纷等依据辖区内政策变化导致的群体性纠纷,考虑联系土地所等共建单位共同调解纠纷;另一方面,根据矛盾的激烈程度分级处理,对不同纠纷类型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自采用“法庭+诉源治理工作站+共建单位”治理模式以来,叶邑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已受理诉前纠纷237件,调解成功率40%以上,接受群众电话、网络法律咨询1000人次以上,帮助乡党委调处信访案(事)件31件,深入群众家中调解纠纷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