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11-15 浏览次数: 浏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舞钢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交出精彩答卷:该市紧紧聚焦“十项重点工作”,弘扬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科学安排、统筹调度,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其中工业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速为6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6%,居平顶山市第一名。

目前,该市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53家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去年全年科研投入达13亿元,49家企业有效专利发明拥有量近1000项,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瞪羚企业”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以上工程(企业)技术中心17家。西安交大舞钢技术转移示范中心、河南农大全省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舞钢分院、天成鸽业公司省级肉鸽营养实验室等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成立,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工作人员2200余人,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左右。

优化创新生态 建强创新平台

今年7月,在平顶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万人助万企”工作推进会议上,舞钢市作典型发言,其相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做法经验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该市压实企业包联责任,着力在解决问题上凝聚合力,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由县级干部以上率下包大、包重、包难,带头包联骨干企业80余家,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实情、掌握问题,建立台账、定期销号。今年以来,该市将化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列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党政联席会每周一搜集、每周一研判、每周一调度,推动问题快速有效解决。该市还率先在平顶山市开发“助企网络平台”,1118名网格员包联7600家企业,通过“一网一码两端口”,织密“线上+线下”助企网;依托企业家协会创办“企业家之家”,设立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热线,建立企业满意度测评、回访机制,问题解决率、满意度均达100%。

惠企政策是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助推器”。该市聚焦惠企政策,在精准服务上发力,政策研究务求“透”、配套承接突出“准”、纾困解难确保“实”,对上级各类惠企政策,先后10余次邀请省、平顶山市行业部门领导、机构专家来舞进行解读,发改、工信、财税等10个重点行业部门选派精干人员组成“政策管家服务团”,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宣讲,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先后出台“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十五条政策措施”“科技创新二十四条奖励办法”“金融助企六项创新举措”,专门为舞钢公司出台10项支持政策、为河南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出台12项优惠政策,真正把企业“大海捞针”找政策变成政策“精准定位”找企业。目前,该市已累计帮企业争取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财政奖补资金1.77亿元,留抵退税、缓税、“六税两费”优惠4.68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在要素保障上全面发力。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用工、用地等共性难题,该市组建要素保障专班,专班协调、专班推进。针对“融资难”问题,不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用足用活各类贷款政策和金融产品,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11.68亿元,同时设立1亿元企业还贷应急周转金,累计办理还贷周转业务21笔2.7亿元;针对“用工难”问题,组织包联领导遍访企业,精准收集信息、建立用工台账,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公开招录、企业共享等方式,累计为企业招工4400人;针对“用地难”问题,在全省成立首家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并联审批机制,探索建立工业、商住“标准化”供地模式,落实“标准地+承诺制”,真正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强存量扩增量,在产业发展上激发活力。该市通过服务现有企业强存量,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推动现有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神州重工公司成为国内爆炸复合板领军企业,舞钢公司研发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泰田重工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天成鸽业公司等3家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神州重工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该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个,同比增长26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居平顶山市各县(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6%,居平顶山市第一位。该市通过服务招引企业扩增量,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17位,较上年提高9个位次,营商环境的优化大大降低了企业开办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促进招商引资。“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该市新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5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

只要事关创新,在舞钢,从来就没有一件事是小事。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的打造,离不开优质服务的支撑。

“政府筑‘暖巢’植‘沃土’,企业便能轻装上阵。”该市科技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全市各部门上下同心培育出了良好营商环境,让一项项技术难题突破、一件件技术成果涌现,一个个创新型企业得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增强策源功能 壮大创新主体

企业是“出题者”,高校科研院所当好“答题者”,协同推进产学研用贯通。从研发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科技创新的“第一引擎”正全速发力,驱动着“舞钢号”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劈波斩浪、活力迸发。

近日,在舞钢经开区泰田重工公司,工人正按照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操控大型机械,制作大型液压机主要构件。

2021年的TT—BZ6000T/MY型高强度复合材料垫板中试设备、2022年的TT—SF3000T/RS2型热塑模压成型全自动成套设备后,这家依托舞钢市得天独厚宽厚钢板资源优势成立的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日前蝉联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科技创新再结硕果。

近年来,泰田重工公司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先后获取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得著作权3项,获得的科技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两项,且有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今年以来,得益于舞钢市“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十五条政策措施”“科技创新二十四条奖励办法”等惠企助企“政策包”的加持护航,该公司开启“大而精”战略路线,在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做精做优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前10个月订单同比增加近80%,其中,国外订单占比40%以上,初步实现满产满销的良好局面。

一家科技型创新企业的“诞生记”“成长史”,足以窥见一座城市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勇气、锐气和底气。舞钢市持续增强策源功能、优化创新生态,创新的“种子”接续在企业间生根发芽并催生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的“一树繁花”。

神州重工公司是一家集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舞钢市境内建有3处爆炸焊接试验、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不锈钢、铝钢、钛钢、锆钢、镍钢等金属复合板,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核电等行业,年产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3万吨以上,近3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30.02%。该公司现有高级工程师7人、专职研发人员30人,并组建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获批“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爆炸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引进了以郑州机械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原学者龙伟民教授为首的高端技术团队,成为河南省首批“中原学者工作站”之一,共申请专利34项,参与制定的《压力容器用复合板》等4项国家行业新标准并通过了欧盟PED认证;自主研发的大厚度超低温压力容器用复合板、临氢钢复合板和大尺寸钛钢复合板实现了国内首创;耐高温高压大厚度临氢钢复合板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可同步降尘的哈氏合金复合板爆炸焊接结构、钛钢复合板及其制备工艺、大尺寸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工艺3项技术今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华祥冶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舞钢市依托特钢及特种装备主导产业谋划实施的重点强链产业项目,主要生产钒氮、锰硅、硅铝等合金新材料,目前实现量产的钒氮合金作为钢铁企业冶炼优质特种钢的关键材料、高科技产品、微合金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优质螺纹钢、结构钢、工具钢、管道钢等,曾一直被美国垄断。该公司攻克“卡脖子”和生产难题35个、申报专利15项,实现了钒氮合金的进口替代,与河南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打造冶金新材料“智慧研发”“技术孵化与转化”两大科研平台,提升了冶金新材料的自主可控权,为舞钢市打造“豫西南重要合金基地”、增强冶金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德正新材料有限公司聚焦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主要依托河南省硅碳新材料与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布局,以现有泰田重工公司生产装备的技术优势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围绕热塑性复合材料、片状成型复合材料、热固性模压材料、彩涂钢材质复合板等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轨道交通、汽车、电气、建材等领域,可打造出集国内首个航空级高分子新材料原材料研发、生产设备、3D模具自主研发生产及模压制品终端交付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目前公司拥有科技成果1项、专利9项、软著两项,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ISO认证,并完成以国内首创免打磨快速成型的高分子新材料技术为首的5项技术开发储备,成为东风汽车、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郑州宇通以及欧盟氢能汽车等知名企业的一级供货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先进新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帮助舞钢市成为高分子新材料模压机、新材料片材与模压制品综合采购中心。

目前,创新性金属新材料代表企业繁星闪烁,已成为舞钢市除钢铁、棉纺之外的又一支柱性产业。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舞钢市以强化产学研合作、争取上级科技资源、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强化创新发展顶层设计,高规格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研究出台支持工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科技创新资助奖励办法,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正加快构建形成日臻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构建起‘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体系,让更多‘经营主体’变成‘创新主体’。”舞钢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卉说。

坚持市场导向 力促成果转化

在位于枣林镇的天成鸽业公司,董事长杨明军刚领回“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奖牌。与此同时,天成鸽业肉鸽营养实验室揭牌落户,实现了舞钢市省级实验室“零突破”。

近年来,天成鸽业公司立足特色养殖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肉鸽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种质创新和技术研发,加强科研投入,提升企业核心力,形成了规模领先、优势突出、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发展态势。目前,该公司拥有自主创新专利100多项,在现代农业企业新赛道上大展拳脚,以武功乡、枣林镇两大养殖基地为龙头牵引,带动域内鸽业养殖企业渐成气候:存栏种鸽50万对,年繁育推广种鸽50万对,出栏乳鸽930万只,年产鸽蛋710万枚以上,年产值近3亿元,已建成1个育种场、两个生产场、1座标准化双层鸽舍示范场,存栏13个肉鸽良种品系30万对核心种鸽群,成为集种鸽研发、繁育推广及乳鸽、鸽蛋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鸽业实体单位。

创新让舞钢市现代农业企业攥紧中国种子的“芯片”,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以工业起步立身的舞钢市,正通过搭建种业协同创新平台、聚集农业育种产业优势,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向科技要产量、向智慧要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和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努力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实现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

在大力推广农田、农机数字化的基础上,舞钢市注重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占地25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的千宝农业种植公司白茶种植基地,经与多所科研院所合作和多年试验示范推广,已完成1480亩水肥一体化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建成全国纬度最高的白茶种植基地,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省级生态农场,电气自动化茶叶深加工设备生产出的“江北第一白茶”——灵珑山白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河南鹰城名优产品等,可视化数字追溯系统覆盖园区1500亩,全自动数字喷滴灌系统覆盖园区500亩,通过建立数字化农业生态循环,从根本上杜绝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实现全园区的生态、绿色、循环发展。

在形成中国三大紧密纺纱生产基地之一、建成中国纯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该市域内龙山纺织、裕泰纺织等9家规上纺织企业均采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和办公自动化,万锭用工不超过30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形成我省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公铁智慧物流港。该物流港采用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集全国棉花及精纺仓储智能化物流配送、期货、交割、保税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条,年原棉吞吐量达50万吨,已建成我省最大的原棉仓储基地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公路运输出疆棉内地核查点,被认定为河南省纺织产业链原棉仓储基地,为全省百余家棉纺织企业线上交易提供了便利,棉纺织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棉花“买全国、卖全国”。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让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了“产业之果”。舞钢市围绕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全力以赴抓产业、聚集群,做强钢铁、做大纺织、做精文旅及现代农业,着力培育一批隐形创新冠军和领军企业,力争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当前,舞钢市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多重叠加的良好机遇,正处于积攒势能、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赶超跨越动力十足、未来可期。下一步,舞钢市将结合‘十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抓创新、增活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舞钢市委书记朱志骞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