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催征帆 聚力发展奋楫先 ——2023年郏县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3-11-14 浏览次数: 浏览

时间,记录历史的维度,也见证跨越的高度。

经济底盘趋稳向好、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发展动能加快积蓄、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一项项出彩成就,印证郏县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开放的广度和厚度,更凝结着郏县65万人民克难攻坚、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付出与收获。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郏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锚定省委“两个确保”,深入践行“十大战略”,紧扣市委“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奋斗目标,牢记使命担当,勇毅奋发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迈出新步伐,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综合增速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创新思路凝心聚力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11月9日,位于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郏县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工地一派繁忙景象:钢筋工一丝不苟地绑扎钢筋,模板工目不转睛地切割板材、制作模板,架子工在用心地搭设脚手架……

“该项目占地约18公顷,于2022年10月动工,建成后计划招引20余家高标准食品加工企业入驻,逐步打造结构集约、生态绿色、配套完善、高效发展的现代化高标准食品园区。企业全部入驻后,预计年产值70亿元,税收1.8亿元。”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石五一说,目前天气良好,工程进展顺利,竣工投产指日可待。

近年来,郏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聚焦项目转,全力以赴上项目、全力以赴推项目,大力培育和扶持链主企业,把专业做强、特色做优、产品做精,让企业坚定信心、让产业高效集聚、让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该县依托天晟电气,围绕电气研发、三大核心(铁芯、电磁线、电气元件制造)产品生产,建设高低压电气专业园,通过以商招商方式招引企业11家,叫响了“中原电气城”称号。

今年以来,郏县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开工建设了高低压电气专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164亿元;3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8.3%。纳入省“三个一批”项目26个,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100%、75%、100%;3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8.3%,居6县市前列;累计谋划项目303个、总投资953亿元;储备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02个、97.7亿元,目前已下达债券资金9.47亿元;1—10月份,新开工项目115个,总投资197亿元。在10月13日召开的全市“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和返乡创业项目观摩点评会议上,郏县再次获得6县市第一、重大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的优异成绩。

同时,该县积极推行“平台公司+项目贷+标准化厂房+拎包入驻”模式,开工建设了高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专业园区,实现企业“轻资产、零成本”落地。目前,占地238亩(1亩≈666.67平方米)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投用,入驻晶港科技、巨福工贸、恒一锂电等企业5家。

企业要发展,服务是关键。今年以来,该县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和“助企包联”工作制度,385名助企干部联系帮扶419家企业,包联服务企业数量居我市第一。协调推进高低压电气专业园二期、三期等重点项目用地征收报批,完成绿色食品产业园、原锡安泰勒等多个项目土地招拍挂。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440余项,融资37.66亿元,保障用地1631亩,帮助56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62.5%。

郏县成立项目预审、投融资、标准地出让等工作专班,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容缺办理等审批模式,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想方设法提高建设效率。贝吉尔雪花红牛肉食品生产加工项目由专人办理营业执照、企业备案、征地拆迁、环评等前期手续,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5天;恒一锂电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54天,不断刷新“郏县速度”。

与此同时,郏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聚力“党建+改革攻坚”,创新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一件事”打包服务,汇集企业开办、企业准营等涉企服务事项,实现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减时限、提质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改革,创新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推出集成报装、证件齐发、验收即登记、分类简易办,打好并联审批“组合拳”,大大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和成本,刷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速度。通过优流程、缩时限、强服务,形成政务大厅红色引导、站台咨询、全程帮办、后期跟踪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专人跟进、联审联办,让企业投产时间比以往最多提前45天。今年1—10月,该县政务服务好评率100%。截至10月31日,该中心共办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50102件,完成“一件事一次办”61个主题场景建设,减少环节129项,减少材料82项,减少事项证明84项,容缺受理134项。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实的措施、更优的标准、更高的效率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以优异成绩为我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红民表示。

躬身入局崇尚实干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厚植群众幸福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如何实践这一理念和要求,则要在具体的实事和数据中得到印证。

近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郏县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郏县遍地开花,既留住了乡风乡韵乡愁,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陆续落成的新校园,处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相继投用的郑渝高铁郏县站、县人民医院等,让老百姓的出行、就医更加便利;比比皆是的街头“口袋”游园,不时可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温馨场景。

11月7日上午大课间,郏县新城小学操场上,千余名孩子同时做广播体操。干净整洁的操场、整齐划一的动作,与秋日暖阳、湛蓝的天空相得益彰。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该县投入资金93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县一高综合楼、长桥镇第一实验小学、县实验幼儿园等学校21所,开工建设教师周转宿舍60套,为70所普惠性幼儿园购置图书、玩教具等保教设施。强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校际合作,与郑州一中合作,成立卫星班教学,打通与省级名校优质资源共享通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1月7日下午2点,郏县堂街镇卫生院(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堂街分院)人来人往。一家乡镇卫生院,为何能“人气爆棚”?

该院悬挂的一张共建图谱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谜题:与县人民医院共建东南急救站,15分钟急救圈辐射周边乡镇;与县中医院共建中医馆,与县第二人民医院共建中医康复科,中医疗法技术精湛;与县妇幼保健院共建口腔科、眼科,常见手术不在话下……

近年来,郏县以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打造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全面发展格局,实现群众看病就近、就地、就优,筑牢了基层“健康屏障”。截至目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均创建为三级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域办好“三所医院”的建设目标;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其中7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46.6%,13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占比86.67%,提前3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11月8日,位于堂街镇上李村的红牛养殖场,500多头郏县红牛在牛棚里吃着草料,个个膘肥体壮,毛色红亮,精神头儿十足,不时发出“哞哞”的欢叫。

郏县红牛因原产郏县、毛呈红色而得名,是全国八大黄牛品种之一,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郏县红牛入选全省首批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

郏县通过项目建设、龙头带动,引领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据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森森介绍,截至目前,该县有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8家、散养户1300余户、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郏县红牛保种场和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总产值达50亿元。2022年4月,郏县被列入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红牛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当天,在李口镇小昝庄村,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来自郑州、许昌等地的菜商在排队装车。该村党支部书记昝付营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村拥有18座大棚和1座智能蔬菜育苗温室,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2023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小昝庄村是郏县以绿色果蔬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目前,郏县绿色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蔬菌产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全县创建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个,获批“两品一标”企业12家27个产品、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18个、河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个。绿色种植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能不断显现。

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以来,郏县谋划实施了“百村千巷万户”示范创建活动,计划利用4年时间,每年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100个、示范街(巷)1000条、“五美庭院”1万户,实现全部乡(镇、街道)创建成为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乡(镇、街道)。截至今年7月底,郏县377个行政村已成功创建人居环境验收示范村197个、人居环境达标村232个,评选“五美庭院”18830户。姚庄回族乡、黄道镇、广阔天地乡、龙山街道、东城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创建成为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乡(镇、街道)。

11月8日,在秋日蓝天白云映衬下,蓝河冢头镇李渡口村段河面波光粼粼,河畔树木青翠,优美风光让人陶醉。

李渡口村历史悠久、传统建筑格局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美誉,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是“万里茶道”的节点和水运枢纽,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张亮眼名片。乡村旅游让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文旅融合发展让堂街镇临沣寨也更有“范儿”。临沣寨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依托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栽植的各色苗木姹紫嫣红、赏心悦目,村庄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宜游。临沣寨护寨河上新建9座拱桥,码头、绿地、游园、健康步道、红石寨墙连为一体,游客既可寨内探秘,也可“舟”游古寨。该村51岁的村干部赵松涛面带微笑地说:“我们村每年吸引周边县市游客近百万人次,村集体盘活了闲置资产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每年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多的村民也因此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郏县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旅游业态、塑造特色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明确全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发展路径、重点项目等。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已谋划文旅类项目32个、总投资36.63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6个、总投资17.849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以来,郏县加快推进保障房(棚改、公租房)项目建设,2018年棚改项目如意、祥云安置区新建安置房81栋3900套,主体已封顶67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开展。2019年棚改项目南大街南、友谊路安置区新建安置房45栋2706套,主体已封顶42栋;按照“一户一房”回迁要求,需交工部分已基本具备交房条件;2019年公租房项目新建公租房1145套,现已基础开挖完成7栋。

以人为本履责于行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红色引擎”解锁“幸福密码”

11月7日,晚霞满天,东城街道建安社区现代城小区内五六名老人在锻炼身体,旁边一群学童追逐玩耍,一派祥和。

“下水道再也没有污水外翻,小孩子玩耍也不用担心踩脏水了,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在一旁照看孙子的刘桂英阿姨说。

刘桂英口中的下水道问题一直是现代城小区居民的“心病”。现代城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夏季下水道不时向外冒污水,气味难闻、蚊蝇乱飞,居民反映强烈。为尽快疏通居民“心头堵”,建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红超在业主群内呼吁全体党员参与维修疏通工作。居民秦忠伟、李云锋、吴宇鹏分别是郏县纪委、市生态环境局郏县分局、郏县交通运输执法局在职党员职工,看到消息后,他们立即与王红超联系,表示愿意参与下水道维修。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很多在职党员有的出资赞助,有的提供维修工具,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管道维护完成,污水再也没有外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可致远。近年来,郏县高位谋划全县党建工作,加紧锻造党建“主心骨”,把抓党建与促发展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凝聚各方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大“红色引擎”,有力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汇聚起大刀阔斧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今年以来,郏县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坚持把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强党性、提能力、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河南干部网络学院在线培训1600余人,组织举办郏县2023年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县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300余人;依托“郏县大讲堂”,组织举办辅导讲座4期,1600余人次接受教育。上半年,全县各单位共有6000余人次参与培训。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接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年、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年’活动,搭建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郏县红牛、铸铁锅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全域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系统构建县、乡、村、户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说,该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楼阳生书记在平顶山市和郏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紧扣市委“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奋斗目标,奋力谱写郏县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