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走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守望“绿水青山” 铸就“金山银山”
作者:杨沛洁 通讯员 焦萌 姬冠鹏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10-30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焦萌 姬冠鹏)1024日,辛店镇桐树庄村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纪念碑墙庄严肃穆,红色壁画满墙体、井冈翠竹随风摇曳……弥漫着浓浓的红色气息。

桐树庄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地,当地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以打造康养示范村为目标,开辟一条集红色教育、特色民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从红绿融合红绿生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村东南的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已经动工了,一鸣书居4家高端民宿项目也将全面启动,到时候,不管是接待能力,还是旅游收入,都将是质的提升。谈及村庄发展,桐树庄村党支部委员张晓敏感触颇深:咱们这儿土壤贫瘠,仅靠种地一季一亩地产粮才五六百斤(1=500克)。现在,村上仅农家乐就有4家,旅游旺季家家爆满,还有几家私人民宿也在建。

张晓敏介绍说,村里还依托毛竹种植规划建设毛竹工艺加工厂,预计年底建成后能吸纳就业100余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保安镇杨令庄村地处伏牛、桐柏两大山系余脉交接地带,是战国时期楚长城的重要关口,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16年以来,该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引入第三方旅游公司,打响生态富民牌

随着风力发电、马头山景区、楚文化风味小吃街等文旅项目相继落地,该村年均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450万元。

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从来没想过能在家门口谋生活。马头山景区负责人张宝边检修七彩水滑设施边感慨道。

张宝是土生土长的杨令庄人,他说,以前村民们虽然守着绿水青山,却饱尝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辛酸,青壮劳力一个个外出谋生,村子变成空心村,还无奈地戴上了贫困帽

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发展。2020年马头山景区开业时,景区一天接待上万人,村民仅炸串就卖了2000多元。利用村集体收入,该村实现了村民医疗保险、居民全能保全覆盖以及自来水全免费,每年为村民代缴的各类费用就有70多万元。

如果说桐树庄村下好了红色根脉棋、杨令庄村打响了旅游惠民牌,那么,坐落于燕山湖畔的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则是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依赖,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成为繁华都市里的诗和远方

夕阳西下,水天相融,保安镇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星星点点的灯光点亮了夜空,也点燃了燕山湖两岸的露营经济

47岁的小杨庄村村民肖云负责打扫营地卫生。我家就在湖那边,景色很美。我现在一个月2500元工资,兼顾赚钱和陪伴家人。提起现在的生活,肖云言语之间难掩笑意。

今年以来我们接待游客量12万人次左右,营业额800万元,从最初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到现在的吃住游一体化发展,算是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景区客服经理刘冰说,景区总占地面积2870亩(1≈666.67平方米),除了最初的绿色生态种植园外,还建设有特色餐厅、烧烤营地、亲子乐园、露天泳池、萌宠乐园、沙滩花海等。

一山青黛满眼,一湖清风入怀。傍晚时分,游客三五成群结伴同游,或嬉笑打闹,或驻足远眺,或打卡留念,演绎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气。

目前,高峰期一天接待游客1.5万人次。刘冰说,我们还开发了3期高端湖景民宿,一期、二期房源基本一房难求,三期两栋四合院即将投用。他说,随着游客增多,原有200人的用工人数已满足不了需求,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用工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近年来,叶县聚焦大众旅游消费新需求,培育出一批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实践样板,打造出一批集生态康养、度假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康养基地,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村民们守望的这片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为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今年,该县谋划实施文旅康养项目33个,投资总额101.25亿元;设计推出热销文创产品40余种;建成精品民宿、农家乐42家。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68.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1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