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因地制宜,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3-15 浏览次数: 浏览

3月9日下午,欢快的唢呐声从宝丰县肖旗乡初级中学校园中传出。当天是该校唢呐社团开展活动的日子,社团辅导老师、66岁的省级非遗(韩店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褚金德如约来到这里,向学生们传授唢呐演奏技巧。

除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外,褚金德还有另一个身份:肖旗乡韩店村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员。近年来,褚金德与其他社员一起,积极传承非遗文化,发展唢呐产业,使得该乡文化合作社发展进入“快车道”。

先行先试,成立文化合作社

“宝丰县是文化大县,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等十多张‘国字号’名片。”该县文广旅局局长张玲玲说,近年来,宝丰县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与抓手。

当天下午,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文化合作社社长王学峰与社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和省级传承人王占稳等人一起探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清凉寺村是我县乡村文化合作社的试点村,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张玲玲说,2020年6月,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清凉寺村乡村文化合作社成立。2020年9月,该村被省文旅厅确定为全省乡村文化合作社试点村。

“我们整合村里的汝瓷烧制大师、非遗传承人及广场舞队、戏迷队等,积极开展活动。”王雪峰说,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目标,不断发挥牵头引领作用,为社员及汝瓷企业协调解决问题80多个,破解技术难题10多个,争取资金近800万元,举办云上村晚等活动100余场,并辐射带动其他村10多家汝瓷企业和作坊加入了文化合作社。

融合发展,实现市场化运作

成立文化合作社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清凉寺村乡村文化合作社强化融合发展,坚持社会化运作,通过举办汝瓷作品展销会、汝瓷手拉坯培训、打犁花等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展示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合作社收入,达到以社养社的目标。通过引领和示范带动,目前,大营镇汝瓷企业和作坊由106家发展到154家,从业人数从1600多人发展到3500多人,产值从9000万元增加到两亿元,实现了“非遗展示、社员受益、传承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特色文化资源是合作社的运行基础,良好的运行机制则是合作社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该县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过程中注重集文化交流、产品销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平台整体搭建和运行,形成产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探索了一条乡村文化有效发展的路径。近日,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公布,宝丰县乡村文化合作社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围案例。

总结经验,全面推广见成效

该县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方案,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截至目前,已成立汝瓷、唢呐、红色等乡村文化合作社35家。

赵庄镇大黄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2021年3月,大黄村利用自身魔术、图书及小商品批发等产业优势,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下设魔术文化分社、文艺分社、图书小商品批发分社、渔具电商分社。魔术文化分社现有社员100余人,年产值上千万;图书小商品分社带动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近5亿元;渔具电商合作社包括92家单位、120个直播间、19个电商服务点,两个电商培训基地及180名带货主播,带动就业5000余人,线上交易额破亿。

韩店村乡村文化合作社整合全村唢呐艺人,联动周边村民一起制作唢呐、排练木偶戏、参加演出。当前,韩店村有唢呐演出团体36个200余人,年创收500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