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的印记,往往来自那里的一组美景、一段经历或一道舌尖上的记忆。特别是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一经味蕾,便像恋人间的相思,让人牵肠挂肚。
就说这不大的鲁山县城吧,有名头的特色美食扳指一数,还真不少。鲁山水席、揽锅菜、羊杂可、胡辣汤、浆面条,哪一个都让你余香绕舌。就连乡下,特色美食也是过一村又一店,如赵村炖甜鸡、瓦屋熟食肉、下汤铁记三炖、四棵树炖排骨等。这其中能与金字招牌揽锅菜并驾齐驱的,羊杂可当算一个。
揽锅菜属中晚餐,而羊杂可则多属于早餐,两者风味有别,时段不同,和谐共生,秋色平分。羊杂可的主要原料是羊杂碎,包括羊脸、羊肝、羊肠、羊肺、羊肚等,店家事先将生鲜羊杂拾掇干净,煮熟放凉,削片切丝,然后置冰箱冷藏,待次日天亮早餐上市,这些加工好的熟羊杂便倾盆入锅,添入高汤后旺火连烧,待到香浪翻腾,雾气氤氲,汤白汁浓时,各种羊杂碎便烩成一味了。
事先在大小瓷碗里铺上香菜末、葱花,加入食盐,以及花椒、茴香、草果、桂皮等佐料制成的祖传五料面儿,一排溜儿桌上备着。来客报饭,掌勺的一手拿碗,勺底儿在滚头上打个旋儿,掠去浮沫,一勺子下去,碗里便丝丝缕缕一派丰收景象了。勺子再朝旁边小铁盆里刮点儿鲜羊油烹制的红油辣椒,碗中立时红晕浸染,花花绿绿,一道风味羊杂可便香飘鲁山城了。
若觉着不过瘾,胡椒粉、油辣椒、香醋、食盐就在调料盒里,根据口味轻重,自主调配。羊杂入口筋道,鲜而不膻,香而不腻,质醇味美,与火烧、油条、馒头都是绝配。10元一小碗,15元一大碗,成本及营养在那儿放着,比胡辣汤、八宝粥、浆面条自然要贵些,羊杂一次舀够,高汤随便续。食客们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汤喝得差不多了,碗凑过去,掌勺的必笑脸相迎,添料续汤,把“要饭的”好生打发。我有次喝羊杂可,续汤三次,正觉着不好意思,店主接过碗笑说:“你还没见过喝一碗羊杂可续八次汤的,让我瞬间开了眼,这魄力和魅力也是无敌了!”
羊肉中含有较高脂肪和蛋白质,具有驱寒、舒身、补虚等功效。特别是数九寒天,一碗羊杂可下肚,通体酣畅淋漓,暖心暖胃。喝过酒的人体验更深,一碗羊杂可一喝,酒便醒了大半。饮食不分男女,以为羊杂可是男人专享的,绝对是大男子主义者,不信去门店瞅瞅吧,看有几个美女喝起羊杂可来能守住矜持。跟吃了大蒜一样,喝过羊杂可老远就能闻见标志性气味儿,只见帅哥微信一扫,纸巾往嘴上一抹,临了不忘再咂巴咂巴,充满回味和满足,哪还在乎牙上是否戴着“绿帽儿”。
关于羊杂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南巡,行至鲁山西关,时至正午,饥肠辘辘。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诱人香气,直刺味蕾,遂遣一太监前去打探,少顷,太监回报:“前有一小店,无它,唯有羊杂。”乾隆闻之曰:“羊杂?亦可!亦可!”店老板奉上羊杂汤数碗,配以烧饼。众人品之,顿觉此汤不腥不膻,口感醇厚,回味悠长,与众不同。乾隆帝龙颜大悦,止不住赞道:“满汉全席三百味,民食羊杂可第一!”从此,鲁山羊杂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置身鲁山城,羊杂可门店遍布街头,但要吃得正宗最好还是去西关找——鲁山西关乃穆斯林聚居区,羊杂可做得地道也是自然。
城区内羊杂可老店多分布在西穆路两侧,琴台街、东关转盘、下洼口及城门口,也有几家做得不赖。西穆路上有一家被授予“河南老字号”的清真羊杂可老店,是鲁山羊杂可的代表性门店之一,冲着这名头,外地人来鲁,网上一搜一打听,车一准儿就开到了店前。前几天早上我也去凑了热闹,虽然已是上午9时,但店里的食客依然一拨一拨,这人起身,来人赶紧坐定。
锅面上香雾缭绕,一见翻滚的汤锅里食材及汤水减少,大舀勺便朝挨边的不锈钢大桶里探去,熟羊杂、高汤,被循环着续入。店主买宝太是这家羊杂可老店的第四代传人,手中的家什——一把大铁勺、大舀子,驾驭得十分娴熟,轮番助阵,上下翻飞,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盛在客人面前的羊杂可便是宝太师傅的倾心力作。
宝太师傅做的羊杂可,特点是熟羊杂与高汤不分离,叫烩羊杂可。除此之外,鲁山市面上还有两种不同的主流羊杂可做法,一种是熟羊杂切丝后放案板上备用,食用时抓羊杂一把放入碗中,然后冲入高汤,叫冲汤羊杂可;另外一种是将切好的熟羊杂回锅添油爆炒,续汤勾芡,叫炝锅羊杂可。几种羊杂可做法不同,风味各异,相得益彰,恰好满足了现代人挑剔的味蕾。我总算明白了,各路名吃之所以有名,其实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用心发扬工匠精神的结果。
鲁山人在外务工的多,羊杂可成了游子心头一抹挥不去的乡愁,脑瓜灵活的宝太师傅顺应市场需求,上了一套设备,不开市的时候一家人就在店内制作真空包装的羊杂可,然后通过便捷的现代物流发往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鲁山人,足不出户便感受到了来自老家的浓浓乡情。而喝过羊杂可的外地人,心中便对鲁山多了一分念想。
毋庸置疑,美食和旅游是文化的一部分,置身千年古县鲁山,除了观尧山风光、拜中原大佛、泡下汤温泉外,一碗浓郁飘香的地方美食羊杂可,你一定不能错过,而且要细细品尝,才能一解其中风味。